江苏省扬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二)历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江苏省扬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二)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认为“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材料中唐代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 B.中朝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2.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现象与“第一次商业革命”相对应的是
A.开始形成民间集市——草市 B.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C.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D.出现按地域结成的大商帮
3.《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不能佐证这一说法的
A.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B.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C.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商鞅主张“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4.下图是古文字“马”发展演变的过程,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①“马”字经历了由象形到符号化、由不定型到定型的演变
②甲骨文“马”字线条瘦劲,风格质朴③金文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熟的汉字
④小篆笔画圆匀,是秦朝通行的标准文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全球通史》的作者认为,中国在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曾经错失了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导致错失第一次重大机遇的政策因素是 A.重农抑商 B.闭关锁国 C.八股取士 D.盐铁官营
6.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香港兴”“上海兴”都是因为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魏源编成《海国图志》 多数知识分子冲破“天朝上国”观念束缚 B 甲午战败,洋务运动破产 中国需要改变传统的社会制度,不需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 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封建伦理道德成为新文化运动批判的重点 D 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专号》 从此,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8.甲午战后,改良派和革命派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相继登场,他们以各自的斗争形式表现出各自的政治面貌。改良派和革命派的主张相同点有
A.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共和 B.向西方学习,走资本主义道路
C.革故鼎新,实行君主立宪 D.彻底批判封建专制思想
9.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是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 B.帝国主义列强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反对“二十一条”,抵制日货
10.日记是记录历史事件的有力证据。一位日本兵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不清楚为什么杀掉这么多的俘虏。但是总觉得太不人道,太残酷了。……七千人的生命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这位当事人的回忆最可能指证的历史是
A.日军攻陷上海 B.日军实施细菌战C.日军屠城南京D.日军占领台儿庄
11.毛泽东在1943年4月写信给中央宣传部说:“我的思想……不宜当做体系去鼓吹,因为我的体系还没有成熟。”此时反映毛泽东思想的著作不包括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新民主主义论》
1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13.下表是1957~1960年我国主要经济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