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第一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五年规划.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海口市第一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五年规划
(2006——2010年)
为了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确立海口一中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方向,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级中学为契机,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根本措施,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构建现代教育新型办学模式,培育品德优良、素质全面、基础扎实、特长明显、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二、目标任务
(一)围绕一个目标
未来五年,力争把我校建设成为文化底蕴深厚、师资办量雄厚、学校管理科学、办学条件优良、教学质量一流、办学特色鲜明、品牌优势明显的省内一流、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名牌学校。具体目标和要求是:
1、创设一流的文化: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办学理念,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积极推动学生社团组织和交化设施建设,用先进的学校文化凝聚和引领全校师生全面和谐发展。
2、建设一流的师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胜任新课程教育教学、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创新型师资队伍。
3、实现一流的管理:构建和完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使学校各项管理进一步向精细化、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4、配备一流的设施:按照现代化学校的一流标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更新和完善教育教学设施,基本达到满足新课程教育教学现代化学校标准和要求。
5、培养一流的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健康体魄、优良学业和自主发展能力的当代中学生,为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6、争创一流的效益:不断提高学校办学的社会效益,通过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力争我校在中高考和学科竞赛中创造一流成绩,使家长社会满意,成为展示海口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窗口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
(二)狠抓三项建设
1、学校文化建设。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按照高品位、高档次的要求,使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环境、文化设施、师生的精神风貌等都有一个大的提升,使学校文化反映出办学特色和师生的精神风貌,使之成为教育激励和引领全校师生发展成长的动力。
第一、校园环境是学校文化的外在体现,为此要加强学校文化设施建设,建立文化长廊和状元墙,使之成为具有浓郁书香气息的师生共享的人文校园,不断激励学生成人成才。
第二、良好的师生形象是流动的校园文化,是学校面向社会的窗口。学校要加强师德建设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塑造“一中人”文明形象。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组织教师宣誓活动和帮困助学活动;组织“郭沫若精神照行”系列教育活动,积极拓展教育渠道,强化诚信教育,在学生中强化宣誓制度,并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第三、弘扬一中人精神,加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具有我校风格的特色文化,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挖掘弘扬郭沫若精神,开发校本课程,加强校本教研,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好校报校刊、一中网站和校园广播站,办好一中青年党校、团校和文化社团,大力开展体育节、科技节和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使之成为学校文化建设载体,展示学校形象的窗口。
2、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学校办学的根本,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为此,在加强以“爱与责任”为主题的师德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坚持一手抓优秀骨干教师的招聘引进,一手抓现有教师的培养提高,.通过强化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课堂教学比赛,评选教学能手等活动,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到2010年45周岁以下任课教师要完成研究生层次的进修学习。培养10名省级以上优秀骨干教师,力争有20名以上的教师荣获市级以上“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称号,30名以上教师在市级以上优质课评选中获奖。任课教师发表或获奖省级以上教育教学论文达100篇,出版专著或教育教学用书20本册。
(1)推行首席教师和班主任评聘制度。首席教师和班主任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领头雁。其首要责任是创新示范,要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榜样,成为教育教学的标兵;要全方位公开自己的授课,并上好示范课;其次,要担负组织指导本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和教科研的责任;第三,要担负培养和指导青年教师和班主任的责任。首席教师和班主任实行任期制,并享受学校特殊津贴。
(2)推行骨于教师和班主任评聘制度。骨干教师和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坚。学校要培养一批师德修养好、业务水平高、教学成绩好的骨干教师和班主任队伍,力争3—5年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和班主任达到全校教师总数的60%以上,骨干教师和班主任实行任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