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第七单元测评.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六年级(下)第七单元测评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一、默写
1. ,不亦君子乎?
2.一登一陟一回顾, 。
3. ,自缘身在最高层。
4.天时不如地利, 。
5. ,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基础知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寡人反取病焉 病: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
(3)委而去之 委: 去:
(4)晏子将使楚 使:
(5)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其:
7.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
(1)温故知新:
(2)欲速则不达:
(3)失道寡助:
(4)刻舟求剑:
(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第二部分阅 读
一、文言文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八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8.《论语》是记录 的儒学经典。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
10.对“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习原来旧有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发现,这样能够做老师了。
B.复习已有知识,接受新的知识,这是做老师的基本要求和条件。
c.“温故”是对旧知识巩固,“知新”既是指接受新知识,也指在梳理和复习旧知
识时获得的新发现、新感受。
D.只要做到温习旧知识,就能接受新知识,也可以做老师。
11.你认为选文中哪一则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最有教益?理由是什么?
第 则理由: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2.本文选自《 》一书。
13.对“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非常不高大,池塘非常不深。
B.城墙筑得非常高大,池塘挖得非常深。
c.城墙筑得不是不高大,护城河挖得不是不深。
D.城墙筑得非常不高,护城河挖得非常不深。
14.对“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理解譬谬的一项是一
A.运用对比手法,强调了有“人和”者,必能得天下。
B.寡助到了极点的人,连亲戚、朋友也会背叛他。
C.失去了道义的人,因为亲戚、朋友背叛他,所以他就成了寡助的人。
D.多助到了极点的人,整个天下所有的人都愿意帮助他,顺从他。
15.本文指出了 、 、 是成就事业的三个重要条件,
其中 是最重要的。
16.本文运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