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学伦理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医学的道德传统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和掌握: 中外医学道德的产生和发展 中外传统医德思想、医德规范 中外传统医德的历史轨迹和基本精神 了解中外医德传统的异同 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外医学道德传统 重点与难点 1.中外医学道德主要思想 2.中外医学道德的起源 3.中外医学道德的异同 第一节 中国医学的道德传统 一、中国医学道德的起源(远古-春秋) (一)远古时代医疗行为中的助人医德思想 中国传统医德产生于远古时代人与伤病斗争的实践,助人是中国最早的医德思想。 (二)西周时期“普同一等”思想 “凡有疡者受其药焉”(《疡医》) (三)春秋时期儒家推崇的“仁”思想 ”无伤也,是为仁术”(《孟子》) “人而无恒,不可作巫医”(《论语·子路》) 二、中国传统医德的形成(战国-魏晋) (一)战国时期朴素的人道主义医德思想 1.人命至重,不可粗枝大叶。人命至贵, 一失不可复得。2.谦虚好学、广博多识。3.实事求是,“治病必求其本”。4.见微知著,治未病。 5.坚持科学,反对迷信。6.严格择徒,“非其人勿教”。 ——《黄帝经》 扁鹊集高尚的道德和精湛的医术于一身,他在治病中,反对巫术,提出了“信巫不信医不治”的原则,有力地抨击了利用迷信害人的巫医。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自序》 “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生,以养其生。” (二)魏晋时期的医德思想 1、审证精微 2、用药省慎 3、治学勤奋 ——《褚氏遗书》 三、中国传统医德的发展(唐-清) (一)唐代的医德思想 1.医术要精湛严谨,博极医源。2.对病人要有同情心。3.无私救治,一视同仁。4.作风正派、清廉。 (二)宋代的医德思想 1.宋代林逋:《省心录·论医》 “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人命生死之所系。”2.南宋:《小儿卫生总微方沦》 “严疾小不可盲大,事易不可云难,贫富用心皆一,贵贱使药无别”。 (三)明代的医德思想 1.明代陈实功:《医家五戒》 集中论述了医德规范 2.李梃:《医学入门》 论述了“习医规格”,对医生的学习和品格修养都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四)清代 的医德思想 1.喻昌:《医门法律》 提出了医生对病人要“笃于情”的医德思想 将“笃于情”与四诊、辨证论治、医生的行为结合2.沈金鳌 “医之道大与深也。盖医系人之生死,凡治一证,构一方,用一药,在立法著书者,非要于至精至当,则贻误后世?被害者必多。”3.吴达:《医学术是》 “夫医为仁术,君子寄之以行不忍之心,不可不求其至理。 四、中国医学道德思想规范 (一)中国医德思想 1.医乃仁术 2.医以活人为务 3.重义轻利的价值观 4.易地以观,利自淡 (二)中国传统医德规范 1.对待病人——至亲之想 2.治学态度——至精至微 3.服务态度——一心赴救 4.医疗作风——端正淳良 5.对待同道——谦和谨慎 第二节 外国的医学道德传统 一、外国医德的产生 (一)古希腊医德思想的产生 《希波克拉底誓言》对医生与病人之间,医生与医生之间的行为准则做了详细、具体的说明,形成了系统的医学伦理观念。 (二)古印度医德思想的产生 1、妙闻 :正确的知识,广博的经验,聪敏的知觉和对患者的同情。 2、阉罗迦:使人健康者即正确的医学,除人病痛者即最好的医生。 (三)阿拉伯医德思想的产生 迈蒙尼德“祷文”:医生要一切为病人着想,为了人类生命与健康,要时时刻刻有医德之心,不要为贪欲、虚荣、名利所干扰而忘却为人类谋幸福的高尚目标。 。 二、外国医德的发展 1、皮内尔与皮内尔革命 皮内尔革命:提出要以人道主义对待精神病人。 2、胡弗兰德与《医德十二箴》 德国医生胡弗兰德提出了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医德十二箴》。 他强调医生是为了病人而活着,要尽力维持病人的生命,解除病人的痛苦是医生的职责 三、近代外国医德发展情况 1、《医学伦理学》的出版 2、《医德守则》颁行 3、万国红十字会成立 四、现代外国医德发展的状况 1. 现代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内容(1)琼森的观点第一,关于善的理论 第二,关于义务的理论 第三,关于公益的理论 (2)《医学中的道德问题》中的观点第一,医生与病人关系中的道德问题第二,与生死有关的道德问题 第三,社会规模的道德问题和医药资源的分配问题等。 2. 现代医学伦理学的规范日趋完善 二、外国医德思想规范 (一)外国医德思想 1.一切为病人着想2. 奉行人道主义3. 医生应注重品德修养 (二)外国医德规范 1. 救死扶伤 尽职尽责2. 平等待人 一视同仁3. 医行庄重 语言和蔼4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