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point版)议论文阅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议论文阅读复习建议;一、储备相关的议论文知识;5、论据的种类:
1、事实论据:指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或有
典型意义的故事。
2、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
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
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
谚语、名言、警句等。 ;6、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
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
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
定理、公式、谚语等来证明论点;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
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
点。 ;二、议论文考点分析。;《中考说明》中关于现代文阅读要求:;对议论文阅读要求的相对应理解:;5、概括论据、文段主要内容。
6、结合语境理解、品析词语、句
子的含义、文章的语言特色。
7、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社会生活、
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看法、感
想、评价。;三、议论文考试题型与解题方法。;辨识文章的中心论点的方法:;(二)对文章结构,论证思路考查题型。
1、全文共5段,按论证结构划分层次,正确的一
项是( B )
A.①/② ③ ④/⑤ B. ①/② ③/④ ⑤
C. ① ② ③/④ ⑤ D. ①/② ③ ④/⑤
(《心系一处》)
2、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④段第一句话在结构上的
作用是 ,在内容上的作用是 。
(2005年南京市中考试题《给女儿的一封信》)
答案:承上启下(过渡);点明文章的中心论点。
; 对于文章结构的把握注意从以下几
个方面复习:
首先是议论文的两种主要结构类型:
(1)纵式结构 :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
(2)横式结构 :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
其次是段间关系:
(1)证明与被证明关系。
(2)并列关系。
(3)对比关系。
(4)层进关系。
第三是对过渡句、段的把握。;; 对于论证思路的把握注意从以下几
个方面复习:
首先要明确问题中所提及的中心论
点或分论点是什么;
其次是结合文章对论点论证的具体
内容,分析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
第三明确论证中使用了什么论证方
法对论点进行论证的;
第四,要考虑论证的角度,是正面
论证还是反面论证。 ;(三)对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的考查题型。
1、下面的两个例句能否作为本文的论据?
谈谈你的理解。
①司马迁遭受“宫刑”摧残,含羞忍辱,埋头
苦修,终有《史记》赫然问世。
②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005云南曲靖中考试题《凹凸的启示》)
答案:第①句可以。因为它叙述了司马迁在逆境
中奋斗,终于写成《史记》的史实,能证明“战胜
逆境终成才”的观点。第②句不可以。因为这句引
言强调的是向他人学习的重要性, 而本文观点 是
“战胜逆境终成才“,因而不能作论据。 ;2、将下面列举的三则表现人物谦卑的材料与文中
画波浪线的三句话分别对应。
链接材料:
A、战国时期,赵国功绩显赫的名相蔺相如面对武
将廉颇咄咄逼人的为难,坚持避让,“不与争列”,
化解了矛盾,维护了国家的安宁。
B、从朝鲜战场载誉回国的彭德怀在一次参加的招
待会时,有记者说:“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
他纠正说:“我是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儿子。”
C、有人问球王贝利:“你对自己踢进的哪一个球
最满意。”他回答:“下一个。”
句①—(C) 句②—(A) 句③—(B)
(《中考说明》2005年江西省中考试题);3、孟子在选文第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
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
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哪两
句?选择答案,将它们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
的括号内。(A、D)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2005年海淀中考文言文试题)
;4、下列名言中,与文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