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联考逻辑知识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概念
对概念进行有效的界定是一切推理的前提。
明确概念要在上下文中进行。如,死鱼问题,这鱼是怎么死的将导致鱼缸中剩余鱼的数量。
关系命题:有些关系能传递,有些不能;有些能反传递,有些不能。如,大小,高低能传递;“爱”就不能。
欧拉图画圈问题要注意重合的情况。如所有S都是P,则S含于或等于P。
错误推论的逻辑错误 :
偷换概念、自相矛盾、以偏概全、因果倒置、循环论证
充分、必要
充分:只要,就;如果,那么;若,必;所有的,都是;一,就;越,越。
有p必有q,无p未必无q。
有前必有后,无后必无前。
否后必否前
必要:不,不;没有,没有;除非,否则不能;如果,则;如果不,则不。
无p一定无q,有p未必有q。
有后必有前,无前必无后。
否前必否后。
(必考)如果不X就不Y = 只有X才Y = 除非X,否则不Y
除非不X,否则不Y = 只有X,才Y
除非X,否则Y = 只有X,才不Y
如果A那么C 非A或B
只有A才B 非B或A
如果A,只要B,那么C A且B—〉C
如果A,只要C,才C A—〉(B〈—C)
性质命题
所有的S都是P,能推出有的P是S,但不能推出所有的P都是S
可能有 不等于 可能没有
答题技巧:
首先要关注概念是否明确,在推理过程中有无被偷换。
重点关注性质命题的量项(所有、部分、特称)与质项(是、不是)
不是最主要,不是最重要的。。。一般不选
“没有证据表明”说明全部没有
三段论
三段论的考点:1、推出结论;2、结构类似;3、补充前提(今年考点)(充分前提、必要前提)(“有些”、“否定”必须成对出现)(中项要被包含,即所有M都是S/P)
模态命题
模态命题转化:“不”在哪里,就从哪里开始转化,类似于-( )。一定=必然
下反对关系:可以同真,但不能同假。一个为真,另一个真假不定。一个为假,另一个一定为真。
联言、选言
或者=至少
A或B= A与非B ; 非A与B ; A与B , 非A——〉B 一定成立 (必考)(口诀)前不同,后相同
非(P且Q )— 非P 或 非Q,如果P则非Q。注意,不能以否定开头。即可以表述成如果P则非Q;不能表述为如果非P则Q。
日常语言表示“并且”:“不仅,而且”;“虽然,但是”;“即,又”;“一边,一边”
二难推理:2个充分+1个选言。
1、答案是“或”,或者一个句子;2、答案是充分的后件,或必要的前件。
评价结论:首先要了解证据与结论,然后确定使用的是什么论证方式。
类比削弱:寻找举例之间的差异。由A—B,需要找到A、B之间本质的区别,割裂两者区别。一般的类比无效性推理都是偷换概念。反之,增强就是加强A、B之间的联系。手段1、反证A或B的范围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
不完全归纳:以偏概全,不具备代表性 归纳分为:求同、求异
现象解释原因:没有原因照样有结果;他因;因果倒置;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提出一个方法/建议:方法/建议不可行方法和目的没关系
类比加强:A——〉B,寻找A、B之间的相似。
削弱:1、直接割裂证据与结论关系;2、寻找他因(真正的原因);3、因果倒置
批判思维的解题思路:先找到证据和结论,再观察概念是否被偷换。偷换有概念内容、时间、范围(包含与相等)、对象。
范围:80分以上表示80,不是80分以上=80
假设:
寻找使得提干成立的必要条件。
答题技巧:
答案里有“只有,才”,则90%的正确率
提干中“因为,所以”可看成充分条件
“除非”一定表示为必要。除非P,否则Q。转化为如果非Q则P
注意“否定词”的存在位置
“以下可能错,除了”= 一定对(S——)P的一定对 非P——〉非S)
“以下可能对,除了”= 一定错(S——)非P)
“以下可能对”排除一定错
多种模式并存,则一定有一个推理链条。
当提干出现百分数时,可以通过百分数的大小比较来加强与削弱。答案的小于提干,则加强;答案大于提干则削弱。
问题为假设:优先选有“否定词”且不含“量词”(所有、有的)
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