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放大与缩小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2.能力目标: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3.情感目标: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小组讨论后回答下列问题。1.生活中,你知道有哪些现象是把物体放大?哪些现象是把物体缩小?2.你对下面这句话“按2:1画出下面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和“把放大后的三个图形的各边按1:3缩小,”两个要求是怎样理解的?“原来的长度”——是用前项还是后项表示的?3.要准确地画好图形,你认为有什么好办法?你会采用什么策略?4.三角形的斜边你打算怎样去画?谁来大胆的回答。1.生活中,你知道有哪些现象是把物体放大?哪些现象是把物体缩小?放大:放大镜、投影、背影,……缩小:照相……谁能大胆地说出你的想法。2.你对“按2:1画出下面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和“把放大后的三个图形的各边按1:3缩小,”两个要求是怎样理解的?“原来的长度”——是用前项还是后项表示的?扩大(或缩小)后的长度:是用前项表示的。原来的长度:是用后项表示的,原来的长度扩大后的长度=比值21原来的长度缩小后的长度=比值13小组讨论后回答。3.要准确地画好图形,你认为有什么好办法?你会采用什么策略?原来的长度扩大(或缩小)后的长度=比值要准确画出图形:要先算出——“扩大(或缩小)后的长度”原来的长度×比值=扩大(或缩小)后的长度(两边同时乘“原来的长度”)想:原边长3×21=6原宽3×21=6=12原长6×21直角三角形只要画出2条直角边,斜边也就确定了。66612612策略:原边格数×比值=扩大后的格数原来的长度×比值=扩大(或缩小)后的长度例按2:1画出下面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66想:原边长6×13=2原宽6×13=2=4原长12×13661212原来的长度×比值=扩大(或缩小)后的长度把放大后的三个图形的各边按1:3缩小66661212633336222424扩大与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变化,而形状没变。原来的长度×比值=扩大(或缩小)后的长度2113判断!1.一个图形扩大或缩小后,由于各边都发生了变化,图形的形状一定发生了变化。()2.把一个长方形按5:1进行放大,就是把长方形的长扩大5倍,宽不变。()3.一个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斜边也会放大到原来的2倍。()本课小结放大与缩小:关键是确定放大或缩小后图形相应边的长度;大小变了,但是形状没有变;图形各部分的长度都是按一定的比变化的;相应边的长度比是不变的。江南丝竹流行地区:江苏、浙江、上海乐队组成:丝:二胡、中胡、琵琶、扬琴、三弦、秦琴竹:笛、萧、笙其它:板、鼓板、碰铃风格特点:柔、细、轻代表作品:江南丝竹八大名曲《欢乐歌》《中花六板》《慢六板》《三六》《慢三六》《云庆》《行街》《四合如意》广东音乐乐队组成:五架头:二弦、提琴、横萧、月琴、三弦三架头:二胡、扬琴、秦琴后在三架头基础上加入洞箫、笛子、椰胡风格特点:音响色彩清脆明亮、旋律流畅华美、节奏轻快跳跃,富有南国情调。代表作品:《雨打芭蕉》吹打音乐乐队组成:粗吹锣鼓:唢呐、管子、大锣、大鼓细吹锣鼓:丝竹乐器和打击乐器流行地区:全国均有苏南吹打:无锡、常州、宜兴乐队组成:十番鼓、十番锣鼓、粗吹锣鼓代表作品:《将军令》复习欣赏:江南丝竹《云庆》广东音乐《步步高》吹打音乐《淘金令》琵琶乐器介绍琵琶曲及代表作品文曲:节奏轻缓、抒情优美、以描绘自然风光和内心感情见长,如《夕阳萧鼓》武曲:节奏复杂多变、情绪激烈雄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