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影响.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析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住院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于患者初入院时,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健康知识指导,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熟悉医院环境,消除陌生感。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根据医生医嘱,在临床上进行用药治疗的护理指导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内容如下
1.2.2.1 入院第1天 在患者入院当天,首先向患者介绍住院的相关须知、科室的医疗服务团队及责任护士的探视制度和陪护制度。在了解医院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由专家对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专业化评估。除病情评估外,需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等资料进行收集,并进行记录和保存。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当天,要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介绍一些必要的常规检查对疾病治疗和控制的重要性,在护理人员及家属的陪同下完成各项检查。最后,急性脑卒中患者多伴有紧张、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则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绪,给予其针对性的安慰和鼓励,让患者体会到医院的人文主义关怀,提高治疗依从性
1.2.2.2 入院2~4 d 入院2~4 d后,患者虽接受治疗,但其心理状态及情绪反应波动较大。针对此种情况,要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评估。针对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方案。在临床护理中还需要对其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以真实的成功案例,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最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急性脑卒中知识的健康宣教,指导家属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并给予患者来自家庭和亲人的关怀。告知家属药物的使用剂量,对患者的临床用药进行科学化指导
1.2.2.3 入院5~7 d 在护理人员和家属的辅助下,患者需完成必要的心理测试,同时对其临床康复情况进行有效评估,针对评估结果再次针对护理计划
1.2.2.4 入院8~14 d 对患者进行被动肢体功能训练,同时教会患者家属按摩和被动活动的方法。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教会患者家属的相关动作要领
1.2.2.5 入院15~26 d 根据患者肢体的实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肢体训练,教会患者及患者家属相关的主动训练技巧和方法,指导患者进行坐起、坐位平衡等简单动作
1.2.2.6 入院27~39 d 指导患者进行患侧肢体的主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站起、站立平衡等功能训练。同时,指导患者家属选择并使用正确的辅助器具
1.2.2.7 出院时 对患者的患侧肢体功能进行评定,在患者家属的陪同下,辅助其办理出院手续,并告知家属定期复查。出院前,通过分发小册子的方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出院后的饮食、用药方式等,叮嘱其定期回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进行记录和对比分析。(1)采用文献[3]中的ADL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标准,对患者的ADL能力进行评定和判断,评定内容主要包括:转移、活动能力、大小便自我控制能力、穿衣能力、上下楼梯、如厕及洗澡。满分为100分,95~100分表示患者的ADL能力正常,76~94分表示患者的ADL能力存在轻度功能缺陷,51~75分表示患者的ADL能力为中度功能缺陷,26~50分表示患者的ADL能力为重度功能缺陷,0~25分表示患者的ADL能力已达到最严重功能缺陷的程度,患者完全不能自理。(2)护理满意度评分标准由专家制定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就医程序、护理服务态度、护理专业性、病房环境满意情况等。满分为10分,评价等级分为非常满意(8分以上)、基本满意(6~8分)、不满意(分数≤6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ADL评分及住院情况比较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住院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