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试验指导书课案_图文.docx
PAGE
1-
东南大学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试验指导书课案_图文
一、课程概述
(1)东南大学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试验指导书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工程结构设计原理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课程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的各个方面,包括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结构设计方法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不同类型结构的受力特点,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在理论教学方面,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工程实际,通过大量的工程案例和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实践教学方面,学生将参与多个试验项目,包括荷载试验、模型试验等,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掌握试验技术,提高对工程结构性能的评估能力。
(3)课程内容更新及时,紧跟国内外工程结构设计领域的最新发展。在教材选择上,课程选用了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的教材,并结合东南大学在工程结构设计领域的丰富教学和科研经验,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学习资源。此外,课程还邀请行业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能够接触到行业前沿的技术和理念,拓宽视野,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试验目的与要求
(1)本课程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工程结构设计原理,掌握结构受力分析、结构计算和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试验过程中,学生将通过对典型结构模型的加载测试,了解不同材料、不同结构形式在荷载作用下的响应和破坏机理。例如,在梁的受弯试验中,通过施加不同等级的弯矩,观察梁的变形和裂缝发展,从而分析梁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2)试验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试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试验过程中,学生需掌握试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正确读取和记录试验数据。例如,在压力试验中,要求学生正确设置试验机的加载速度,确保试验过程中荷载的均匀施加。此外,试验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实验操作规范,如安全操作、数据记录、实验报告撰写等,以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3)试验内容涵盖了多种结构形式和材料,如钢筋混凝土梁、钢结构、木结构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试验过程中,学生需根据试验要求,设计合理的试验方案,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例如,在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中,学生需根据梁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参数,计算梁的理论承载力,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通过此类试验,学生能够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试验设备与材料
(1)试验设备包括结构力学试验台、万能试验机、压力传感器、位移计、电子称重器、数据采集系统等。这些设备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结构的力学性能测试需求。例如,万能试验机可进行拉伸、压缩、弯曲等力学试验,其最大加载能力可达2000kN,适用于各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
(2)试验材料主要包括各类标准试件,如钢筋、混凝土、木材、钢等。这些试件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加工,以确保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例如,钢筋试件需按照GB/T1499.2-2018《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和GB/T1499.2-2018《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标准进行加工,以确保其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3)此外,试验所需辅助材料包括试验架、支撑杆、加载装置、测量工具等。这些辅助材料用于固定试件、施加荷载、测量变形等。例如,试验架用于支撑试件,确保试验过程中试件的稳定;支撑杆用于传递荷载,保证荷载的均匀施加;测量工具如千分尺、百分表等,用于精确测量试件的变形和位移。
四、试验步骤与方法
(1)试验前,首先进行设备检查和调试,确保所有试验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随后,根据试验方案准备试验材料,包括加工试件、配置加载装置、安装传感器等。在试件准备阶段,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加工试件,确保试件的尺寸、形状和材料符合试验要求。例如,在梁的弯曲试验中,需根据梁的截面尺寸和长度要求,加工出标准尺寸的梁试件。
(2)试验过程中,首先对试件进行初始状态观测,包括测量试件的尺寸、标记应变点和加载点等。随后,根据试验方案逐步施加荷载,并实时监测荷载、应变和位移等数据。在施加荷载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加载速度,确保荷载均匀施加。例如,在混凝土梁的压缩试验中,荷载施加速度一般控制在0.01~0.02MPa/s,以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3)试验结束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绘制荷载-应变曲线、荷载-位移曲线等。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评估试件的力学性能,如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等。同时,对比理论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总结试验经验。在撰写试验报告时,需详细描述试验过程、结果和分析,为后续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例如,在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试验中,通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