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学护理》第四章妊娠生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妊娠生理 翟向红 学习要点 1. 受精与植入。 2. 胎儿发育特征及生理特点。 3. 胎儿附属物的形成与功能。 4. 妊娠期母体的生理、心理变化。 一、胚胎的形成 (一)受精 (fertilization):成熟的精子和卵子相结合的过程 1.精子的运行及获能:在性交后36~48h之内,才具有受精能力 2.卵细胞的输送:24h内不受精则开始变性。在排出后15~18h 内受精最好 3.受精部位:输卵管壶腹部 精子获能(capacitation) 当精液射人阴道内,精子离开精液经宫颈管进入宫腔,与子宫内膜接触后,子宫内膜细胞产生淀粉酶解除精子顶体酶上的“去获能因子”。此时的精子具有受精能力.称精子获能。 精子获能的主要部位是子宫和输卵管。 卵子从卵巢排出经输卵管伞部进入输卵管内,停 留在壶腹部与峡部联接处等待受精。 二、胎儿的发育特点 4周为一个孕龄单位 妊娠开始8周的孕体成为胚胎(embryo),是其主要器官结构完成分化的时期。 自妊娠9周起称为胎儿(fetus),是其各器官进一步发育渐趋成熟时期。 8周末:初具人形,B超下可见心脏搏动 12周末:9cm,外生殖器开始发育 16周末:16cm,少数孕妇自觉有胎动 20周末:25cm,有吞咽和排尿功能,可听到胎心 24周末:30cm,可触及胎体 28周末:35cm,1000g,有呼吸运动,出生后可啼哭 32周末:40cm,1700g,可能存活 36周末:45cm,2500g,生活能力良好 40周末:50cm,3400g,发育成熟 胎儿生理特点 循环系统 血液系统 呼吸系统:母儿血液在胎盘进行气体交换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妊娠中期起,羊水的重要来源是胎儿尿液 内分泌系统:胎儿肾上腺皮质能产生大量甾体激素,与胎儿肝、胎盘、母体共同完成雌三醇的合成。 生殖系统及性腺分化发育 三、胎儿的附属物 指胎儿以外的组织,包括: 胎盘:由底蜕膜、叶状绒毛膜和羊膜组成 胎膜:平滑绒毛膜和羊膜组成 脐带:连接胎儿与胎盘的纽带 羊水:充满在羊膜腔内的液体 胎盘的血液循环 1. 子宫螺旋动脉穿过蜕膜板进入绒毛间隙,母儿间物质交换在胎儿小叶的绒毛处进行 2. 胎儿血和母血不相通,隔有绒毛毛细血管壁、绒毛间质及绒毛表面细胞层母血经底蜕膜螺旋动脉开口通向绒毛间隙,再经开口 的螺旋静脉返回母体内 胎盘的功能 1.物质交换功能 包括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与胎儿代谢产物排泄功能 2.防御功能 胎盘有一定的屏障作用,但作用极有限 3.免疫功能 4.合成功能 胎盘具有活跃的合成物质的能力,主要合成激素(包括蛋白激素和甾体激素)和酶。 胎盘的合成功能 ⑴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受精后第6日开始分泌,受精后10日可在母血中测出,至妊娠8~10周血清浓度达最高峰 ⑵ 胎盘生乳素(HPL):由合体滋养细胞分泌 ⑶ 雌激素、孕激素:妊娠早期,主要由黄体产生。于妊娠10周后,胎盘接替卵巢产生 (四)羊水(amniotic fluid) 充满在羊膜腔内的液体称羊水 1.羊水的来源 妊娠早期的羊水,主要是母体血清经胎膜进入羊膜腔的透析液。 妊娠中期以后,胎儿尿液是羊水的重要来源。 2.羊水的量:妊娠8W 5~10ml;10W 30ml; 20W400ml;38W1000ml;40W800ml;过期300ml 3.羊水的性状 妊娠足月时羊水比重为: 1.007~1.025,pH约为7.20。羊水中含大量激素。 4.羊水的功能 (1)保护胎儿 (2)保护母体 四、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和乳房的变化 血液循环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泌尿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骨骼、关节及韧带的变化 其他:基础代谢率;体重;矿物质等 2.心脏 ?妊娠后期因膈肌升高,心脏向左、向上、向前移位。 多数孕妇的心尖区及肺动脉区可听及Ⅰ~Ⅱ级柔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产后逐渐消失。 心率于妊娠晚期每分钟约增加10~15次。 3.血流动力学 妊娠期盆腔血液回流至下腔静脉的血量增加,加之右旋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血液回流受阻,导致孕妇下肢、外阴及直肠静脉压增高,易发生痔、外阴及下肢静脉曲张。 如孕妇长时间仰卧位,可引起回心血量减少,心搏出量降低,血压下降,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三)呼吸系统的变化 肺活量无明显变化;以胸式呼吸为主,较深大。 (四)泌尿系统的变化 自妊娠中期肾盂及输尿管轻度扩张,输尿管增粗及蠕动减弱,尿流缓慢,且右侧输尿管受右旋妊娠子宫压迫,孕妇易患急性肾盂肾炎,以右侧多见。 (五)消化系统的变化 受大量雌激素影响,牙齿易松动及出现龋齿,肠蠕动减弱,便秘。 (六)皮肤的变化 妊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