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 第二章 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 第一节 农药分散度与药剂性能的关系 二、药剂的分散体系与分散度概念 目前世界农药剂型正朝着水性、粒状、缓释、高含量、多功能、安全、省力化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乳油被水乳剂和悬浮剂替代; 高含量乳油商品化; 方便、省力的剂型得到开发等。 二、 药剂的分散体系与分散度概念 农药原药在制剂中的分散是通过加工完成的,而在靶体上的分散是通过施药完成的。从物态结构上看,有固/固分散体系、液/液分散体系、还有固/液、液/气、固/气、气/气等分散体系。 分散体系: 水剂(<0.001μm) 微乳剂( 0.1~0.001μm) 烟剂(0.1~5μm) 水乳剂(0.1~10μm) 水悬浮剂(1~10μm) 可湿性粉剂(10~44μm)。 分 散 度 的 概 念 分散度(dispersity)是指药剂被分散的程度。体积一定的物体,粒径越小,分散度越大,则覆盖面积越大。例如边长为1cm的立方体被分割的次数与边长、颗粒数及总表面积的关系: 单位:粒径(μm) 越大,分散度越小。 比表面= , 比表面越大,分散度越大。 分散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水剂>微乳剂>烟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 1、分散度与撞击效率 (1) 用药量一定时,雾滴越细,撞击效率越高。 (2) 生物靶体的粒径选择性:海墨尔-伍克(Himel-Uk)的理论: 各种生物靶体所能捕获的雾滴细度都有一定的范围,过粗过细的雾滴都不易发生有效的撞击。 如以20~60 μm的雾滴在有风的情况下喷洒栖息在枝条上的萃萃蝇。结果发现这些雾滴大量沉积到萃萃蝇身上,而枝条上几乎没有雾滴分布。 原始森林里有一种剧毒的苍蝇——萃萃蝇。这种毒 蝇个头不大,但它那锐利的口器,能轻而易举地穿 透坚韧的牛皮,将剧毒的毒汁注入牛体,不久就死亡。 萃萃蝇在非洲的活动区域 2、分散度与雾滴覆盖率 (1) 覆盖率:雾滴沉积在生物表面上以后所遮覆的面积与生物体表面总面积之比称为雾滴对靶面的覆盖率,也称为绝对覆盖率。 (2 )有效覆盖率 :药剂的雾滴或颗粒通过气化或溶解作用而发生效果的范围称有效半径。以有效扩散半径所遮覆面积计算的覆盖率称有效覆盖率 。有效覆盖率是决定药剂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增加覆盖面积,可提高防治效果。分散度大,覆盖面积大,尤其是杀菌剂的保护剂,分散度大可增加保护面积;杀虫剂对蚜虫、螨类等活动性小的昆虫进行触杀防治时,分散度高可增加触杀防治面积;使用触杀型除草剂,药剂分散度高,覆盖均匀,可提高防治效果。 3、分散度与药剂在受药表面的吸附性 固体农药要吸附到物体表面上,表面对药粒的吸引力必须大于地心对它的吸引力,而吸引力的大小与颗粒的大小有关。颗粒大,重力大,地心引力大,在受药表面易滚落。提高分散度,可使颗粒在物体表面上的吸引力增加,吸附性能提高,增强农药在受药表面的沉积率。 4、分散度与颗粒的运动性能 病虫往往隐蔽在作物的株冠层内部为害,杂草常在作物株冠层的荫蔽之下生长。药剂要喷到病虫杂草等生物靶体上,必须能穿透作物的株冠层。 药剂从喷粉(雾)器喷出后,由于分散度的影响,可以有以下三种运动状态: (1)药剂中的大颗粒受地心引力的影响大,颗粒呈抛物线坠落; (2)较小的颗粒受地心引力的影响小,但受空气浮力影响大,在空间作风浪运动; (3)颗粒在2μm 以下的细微粒,由于空气浮力可使它不定向的改变运动方向,在空间作布朗氏运动,可以向植物的各层次扩散,但沉积效果差,颗粒沉降速度慢。有时药剂尚未沉积即被上升气流所带走,影响沉积。 150μm以上时主要是沉降捕获; 50μm以上时主要是撞击捕获; 40μm以下时受到风速和叶片结构的影响; 2μm以下时在空间形成烟雾。这种颗粒具有明显的布朗氏运动,可以在靶标的三个方向上发生沉降:即植物的上表面、下表面和侧表面。 5、雾滴的均匀度 数量中径(NMD) 将雾滴群按数量分成相等的两部分之雾滴半径; 容量中径(VMD) 将雾滴群按容量分成相等的两部分之雾滴半径; 扩散比(RD)= NMD/VMD RD越小,表示雾滴越均匀。当该比值等于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