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机械加工车间配电_系统设计.doc

发布:2018-02-27约8.74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录 1 车间配电与敷设方式的确定 1 1.1. 车间概况 1 1.2. 配电方式的确定 1 1.3. 车间配电线路敷设方式确定与导体的选择 2 2 负荷计算 3 2.1 电气设备分组与支干线、干线回路数确定 3 2.1.1 电气设备分组 3 2.1.2 支线、干线回路的确定 3 2.2 分组、干线负荷计算 3 2.3 车间总负荷计算 5 3 主要电气设备与线路截面选择 7 3.1 导线截面选择 7 3.1.1 车间干线导线的选择 7 3.1.2 车间支线导线的选择 8 3.2 变压器的选择 9 3.3 开关电器与保护元件选择 9 3.3.1 低压熔断器的选择 9 3.3.2 低压配电箱型号选择 11 3.3.3 低压开关柜的选择 11 4 校核 13 4.1 线路电压损失校核 13 4.1.1 车间一供电回路的电压损失校核 13 4.1.2 车间一供电回路电压损失校核 13 4.1.3 车间一供电回路电压损失校核 14 4.1.4 车间一供电回路电压损失校核 14 4.2 线路热稳定性校核 14 4.3 保护接零可靠性校核 16 4.3.1 干线阻抗的确定 16 4.3.2 支线阻抗的确定 16 4.3.3 零线阻抗的确定 16 4.3.4 熔断电流的确定 17 5 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车间配电与敷设方式的确定 车间概况 (1)车间变电所配电范围 车间变电所设在东南角,除为机加一车间配电外,尚要为机加二、铸造、铆焊、电修等车间配电。 (2)本车间的负荷性质 车间为三班工作制,年最大负载利用时数为5500小时。属于三级负荷。 (3)供电电源条件 电源从35/10千伏厂总降压变电所10千伏母线采用架空线路受电,线路长度为300米。配电系统短路数据如附图1。 (4)自然条件 车间内最热月份平均温度为30(C;地中最热月份平均温度为25(C(当埋入深度为0.5米以上),而埋入深度为1米以下是的平均温度为20(C;土壤冻结深度为1.10米;车间环境特征,正常干燥环境。 配电方式的确定 根据《电气安全199007》可知,企业高压供电及配电方式的安全可靠性决于负荷的性质。负荷按生产性分为三种:Ⅰ级负荷、Ⅱ级负荷、Ⅲ级负荷。本次车间属于Ⅲ级负荷,为一般的电力负荷,对于配电无特殊的要求。 企业高压配电方式有放射式、树干式、环式等三种基本方式。放射式配电是经一条母线给大型电动机、电炉变压器、电力变压器送电的配电方式。 放射式配电的优点是各线路上的故障不影响其他线路,可靠性好。各线路继电保护整定完整,易于实现自动化。放射式配电适用于位置分散、大型负荷集中的企业。 树干式是由一条高压配电干线引出若干直线,向用电负荷送电。其优点是线路简化,减少了线路有色金属的消耗量。采用的高压开关数量少,所以投资比较少。缺点是可靠性低,当高压干线发生故障时或维修时,接于干线的所有变电所都要停电。 链式由于两侧同期运行不易调节平衡且运行不方便。 所以根据车间的实际情况,选择干线放射式配电方式。这种配电方式提高了可靠性,从一方面来说相对降低了成本。从经济性、安全性来说,是最优化的一个选择。 车间配电线路敷设方式确定与导体的选择 车间电缆的敷设方式可采用暗敷设在地面内暗管敷设的基本要求为:敷设于多尘和潮湿场所的电线管路、管口、管子连接处应作密封处理;电线管路应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并尽量减少弯曲,埋入墙或混凝土内的管子,离表面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5mm;埋入地下的电线管路不宜穿过设备基础。 供电回路: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供电回路:第十一组 供电回路: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第七组 供电回路:第八组、第九组、第十组 分组、干线负荷计算 根据设计的要求,对于负荷计算采用“ABC”算法,其特点是:运用概率论的基本原理找出计算容量与设备负荷之间的关系;利用单元功率的概念和“AB” 列表法,将复杂的功率运算简化为台数的计算,使运算简单准确,适宜于工厂设计利用。 “ABC”算法的公式为: (式2.1) 式中:D—单台等值功率(kw),D可取任意值,一般取D=3kw; —改组用电设备的利用系数 式中的系数“A”可按下式求得: (式2.2) (式2.3) 式中:—改组用电设备中某一单台设备额定功率; —对应于改功率设备的台数 式中的系数“B”由下式求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