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学科通用-A9学生信息道德培养-设计方案+活动计划(信息技术2.0优秀作业).docx

发布:2021-10-15约3.56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生信息道德培养活动设计方案 主题:学生信息道德培养 目标与内容:培养良好信息道德,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活动形式:校园广播 活动环境: 人类早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信息技术具有矛盾的两面,在给人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诸如信息犯罪、信息病毒、垃圾信息、黑客等等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诸如这些问题对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同时,也反应出严重的信息道德缺失和信息伦理混乱。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模式下,人们的交往方式发生了极大地变化,人类的伦理关系受到一定冲击,道德观念也显得越发危脆。中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在形成阶段,可塑性强、敏感、叛逆,缺乏辨别和选择能力,极易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大多数学校都具备了信息课基本的设施设备,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明确指出了培养信息道德的目标。小学阶段要养成计算机使用的责任意识,初中阶段要遵照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高中阶段要按照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信息技术不纳入升学考试统一要求,有的学校和教师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流于形式,偏离了既定的教育目标。不少学生也并未认真对待,或沉迷游戏、或醉心社交,甚至色情迷信上,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中央公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要求要加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西方大国也先后制定了相关的信息道德规范,比如计算机伦理十诫、南加利福利亚大学网络伦理声明等等。我国国务院也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并描绘了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学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上营业性的网吧也遍地开花。对中小学生而言,这无疑提供了巨大的学习便利。由于中小学生自身缺乏选择的能力,加之国家层面监管有待加强,网络的普及就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不少中小学生沉溺网吧,迷恋游戏,甚至网络成瘾,有的网吧甚至暗地违法开通色情通道; 网络信息鱼龙混杂,适合青少年的网站不多,严重地影响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有鉴于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辨、学会选择,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 避免浏览不良信息,正确使用网络。除此之外,还应积极向学生推荐专题教育网站、学习网站,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播正面信息。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开展多种多样的信息道德活动。集中力量建设有影响力,适合中小学生的网站; 加强校园网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网在帮助中小学生学习上的作用,尝试让校园网成为广大学生的社交平台,加强引导,充分发挥校园网在信息道德教育方面的作用。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过于注重专业性和技术性,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过分关注人机互动,过分强调虚拟情景,忽视了现实情境中师生的交流,忽视了人文关怀,阻碍了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利于其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养成。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同学生的交流; 加强人文关怀,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提升整体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既要注重成材教育,也要注重树人教育; 信息道德教育即为树人教育的最佳途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了精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计算机病毒肆虐,在互联网上传播暴力、色情内容,恶意侵犯他人隐私,充当“黑客”等等,这些因素给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健全的人格。    一、加强学生上机管理,养成爱护机房设备的良好习惯   在信息技术课上机教学中,教师要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教育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管理规章制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行为习惯。如提前两分钟到机房前集中,规定“三带三不带”,即要带教材、笔记、鞋套,不带饮料、零食、磁盘。在机房外排队,肃静后进入机房,进入机房后填写《上机登记表》,发现机器问题及时报告教师,以便及时处理。下课后做到“三检查”,即检查电脑是否正常关机、桌椅是否摆放整齐、地面是否清洁卫生。每节课安排值日生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提醒学生在上课或上机练习过程中,遵守机房的规章制度,不修改电脑设置,不乱设置密码,不删除别人的文件,做到文明上课、文明上机。    经过这样的教育,学生基本上都能负责任地使用机房设施设备,养成爱护机房设备的良好习惯。   二、挖掘信息技术教材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信息技术备课时,教师应钻研教材,创造性地分析和处理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合理地选择和运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