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pdf
科技与产业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徐嘉笛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330032)
摘要:为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文章利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对
2003—202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及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2003—2021年,我国非物质文化
遗产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不强,研究关键词主要包括数字化、非遗、保护、传承等。
文章提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内容与主题逐渐丰富多样;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关系不甚密切;同时,
随着研究方向的多元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仍是未来的热门课题。
关键词: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视化分析;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G304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借助该技术对非行了整理,结果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研究领域内年度
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识别、存储、展示和传播成为非遗发文数量总体上呈猛烈增长趋势,在2017年发文量为
传承与保护的关键途径,非遗数字化逐渐成为学界关37篇,达到顶峰,随后在2018年随着“开发”“民俗文
注的重点。然而,目前我国学者对数字化非遗研究现化”等热点关键词的出现导致发文量回落,2019年,
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文献较少。基于此,文章利研究热度持续上升,随后两年发文量出现小幅下降并
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对2006—202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趋于稳定。
数字化相关的文献发文数量、相关研究机构、关键词
共现、突现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我国数字化
非遗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文章以CNKI数据库中的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
刊作为文献数据来源,采用高级检索方式,以“非物
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为主题进行检索,以发表时间
2006—2021年为限定条件,最终得到相关文献289篇。
1.2研究方法
图12006—2021年数字化非遗研究发文量年度趋势
文章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对非遗数字化进行
可视化分析,通过对发文作者、发文机构、突现词、2.2研究机构分析
关键词聚类分析,探索2006—2021年“数字化”“非遗”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中,节点大小表示机构发
的研究方向与演变趋势,并对数字化非遗研究热点与文数量,节点间的连线代表机构间的合作关系。利用
未来趋势进行讨论。CiteSpace图谱对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机构进
2数字化非遗研究现状行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发文数量最多的机
2.1年度发文量分析构是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发文数量
文章对2006—2021年数字化非遗研究的发文量进较多的机构包括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武汉大学信
收稿日期:2023-12-08
作者简介:徐嘉笛(1999—),女,硕士,研究方向为设计学。
059
中阿科技论坛2024年第1期
图2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
息管理学院、天津理工大学。虽然部分机构在数字化内容和主题,对数字化非遗研究关键词进行分析可呈
非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