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第2节 对数函数(3)说课稿 新人教A版必修1.docx
高中数学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第2节对数函数(3)说课稿新人教A版必修1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高中数学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第2节对数函数(3)说课稿新人教A版必修1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高中数学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第2节对数函数(3),涉及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等基本性质。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学生已学习的指数函数知识紧密相关,通过对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互化关系,为后续学习复合函数和导数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能力,通过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使学生能够抽象出数学对象的本质特征,建立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之间的联系。提升逻辑推理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定义证明对数函数的性质,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增强数学建模意识,通过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对数函数模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对数函数的定义的准确理解和应用,包括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②对数函数的性质的掌握,特别是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的证明和应用;
③对数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建模和求解对数方程。
2.教学难点,
①对数函数定义的理解和证明,特别是如何从指数函数的定义推导出对数函数的定义;
②对数函数性质的证明,尤其是周期性的证明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
③将对数函数的性质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处理涉及对数函数的优化问题或方程求解,这要求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教学白板、计算器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平台,用于发布学习资料和作业
-信息化资源:对数函数性质的相关教学视频、在线数学工具(如在线计算器、图形绘制软件)
-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对数函数的图形模型)、多媒体课件、小组讨论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一系列指数函数的图像,引导学生回顾指数函数的基本性质。
-提问:指数函数和它的反函数——对数函数有什么关系?
-引出对数函数的定义,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讲授新知(20分钟)
-对数函数的定义:介绍对数函数的定义,并举例说明。
-对数函数的性质:
-单调性:通过实例和图形展示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并证明。
-奇偶性:讲解对数函数的奇偶性,并举例说明。
-周期性:讨论对数函数的周期性,给出周期性定义。
-对数函数的应用:
-解决对数方程:展示如何应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对数方程。
-对数函数在几何中的应用:讨论对数函数在几何图形中的表现。
3.巩固练习(10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以下练习题:
1.证明对数函数的单调性。
2.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对数函数,并说明理由。
3.求解对数方程。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包括对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强调对数函数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数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互化关系。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提交时间和格式要求。
知识点梳理
对数函数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函数类型,以下是对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第2节对数函数(3)知识点的梳理:
1.对数函数的定义:
-定义:如果a的m次幂等于N,即a^m=N,并且a0,a≠1,m是整数,那么N叫做以a为底m的对数,记作log_a(N)=m。
-性质: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所有正实数,值域为所有实数。
2.对数函数的性质:
-单调性:对数函数在其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增的,即当a1时,f(x)=log_a(x)是增函数;当0a1时,f(x)=log_a(x)是减函数。
-奇偶性:对数函数是奇函数,即log_a(-x)=-log_a(x)。
-周期性:对数函数没有周期性。
3.对数函数的图像:
-对数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曲线,当a1时,图像从左下到右上逐渐上升;当0a1时,图像从左上到右下逐渐下降。
-图像与x轴的交点为y轴,即当x=1时,y=0。
4.对数函数的运算性质:
-对数的乘法性质:log_a(xy)=log_a(x)+log_a(y),其中x0,y0。
-对数的除法性质:log_a(x/y)=log_a(x)-log_a(y),其中x0,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