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程能力分析arriage.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製 程 能 力 分 析
一. 製程能力分析釋義.
二. 目 的.
三. 適 用.
四. 製程能力評價之時期.
五. 製程能力分析之用途.
六. 製程能力研究之應用.
七. 實施要領.
八. 製程能力評價方法、處置原則.
九. 製程能力指數之計算.
十. 綜合評價.
製 程 能 力 分 析
附 件:
1. 製程能力分析實施計劃.
2. 製程能力分析表習題.( P1 ~ P7 )
3. 製程能力分析表習題解答.( P1 ~ P7 )
4. 製程能力分析習題圖解.( P1 ~ P7 )
製 程 能 力 分 析
2011.
一. 製程能力分析釋義:
在以往都常將各工程實績作成直方圖,再與中心值比較其實績,中心值有否接近規格中心值,或實績之分佈是否在規格界限內,還有不在界限內時,超出界限之多少,為了使這些結果,能使各有關人員迅速領會。
用簡單數字及評定等級之方式來評價實績,再運用此評價來改善品質,使之合理化是製程能力評價之最主要目的。
所謂製程能力就是一個製程,在固定之生產因素及在穩定的管制下
之品質的能力,所以製程能力包括兩個要項:
一個製造工程的能力是由許多因素所造成的,從品質設計之開始
,包括原材料、機械設備、作業方法、作業者之技能、檢驗設備、檢驗方法、檢驗檢查之技能等因素,這些因素有任何變化即可影響其製程能力,所以要討論 ─ 製程之能力,必須先固定這些因素為前提。
2.以上因素都加以標準化後,並澈底之實施,且該製程之測定值均在穩定之管制狀態下,此時之製程能力才可謂該製程之製程能力
。
二. 目 的:
基於確保品質之要求而制定,以期在量產階段維持安定之品質,而從事工程能力之調查和評價。並藉其結論來改善工程作業,修訂製程規格而活用之。
CHT-B02- P01-A1.
製 程 能 力 分 析
2011.
三. 適 用:
經指定之零件及製程在生產初期,或加工設備更新、生產條件變更、確認製程其穩定狀態時實施之。
四. 製程能力評價之時期:
★分 定 期 與 不定期 兩種:
1.定期評價:
由技術與製造單位協議,從原材料到成品包裝前,就製程中選出評價項目,定為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評價一次,評價以後,作成製程評價記錄表,回饋各有關部門,採取改善行動。
2.不定期評價:
由技術單位規定,當有下列變動時,須實施之:
A購入新設備、治工具、模具時。
B.機器設備、治工具、模具修理完成時。
C.工作方法變更時。
D.其他製造條件(因素)變更時。
E.某一工程發生不良時,對前工程作系列之評價。
F.客戶有特別要求時。
G.企劃開發某一特殊新產品時。
CHT-B02- P02-A1.
製 程 能 力 分 析
2011.
五. 製程能力分析之用途:
1.提供資料給設計部門,使其盡量利用目前之製程能力,以設計新產品。
2.決定一項新設備或翻修之設備能否滿足要求。
3.利用機械之能力安排適當工作,使其得到最佳之應用。
4.選擇適當之作業員、材料與工作方法。
5.製程能力較公差為窄時,用於建立經濟管制界限。
6.製程能力較公差為寬時,可設定一適當的中心值,以獲得最經濟之生產。
7.用於建立機器之調整界限。
8.是一項最具價值之技術情報與統計技術資料。
六. 製程能力研究之應用:
1.對設計單位提供基本資料。
2.分派工作到機器上。
3.用來驗收全新或翻修過之設備、模具。
4.選用合格之作業員。
5.設定生產線之機器。
6.根據規格公差設定設備之管制界限。
7.當製程能力超越公差時,決定最經濟之作業水準。
8.找出最好的作業方法。
CHT-B02- P03-A1.
製 程 能 力 分 析
2011.
七. 實施要領:
1.樣本個數:
?計量值之場合:25組以上樣組,每樣組4個以上個數。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