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改革方式国际比较与借鉴.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比较与借鉴 Comparison And Reference
政府会计改革方式国际比较与借鉴
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劲松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方式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我国具体国情, 际财务报告准则来修订《政府财务报告手册》(GFRM),形成以国
不能照搬国外的方式,我国人口众多,政治、经济、文化错综复杂, 际财务报告准则为基础的政府财务报告手册。与中央政府会计改
政府机构与其他公共部门的设置层级复杂,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 革不同的是,英国地方政府会计改革方式是通过准则引导渐进式
革、事业单位改革、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等都未完善,因此政府会计 的,主要依靠会计职业团体力量推动向前发展,其会计主要遵守特
改革方式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改革所产生的影响,相互协调,互 许公共财务与会计师执业协会(CIPFA)制定的会计准则,逐步从
为推进。本文拟运用历史研究与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西 现金制基础过渡到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再到完全的权责发生制,是
方国家政府会计改革方式进行分析,归纳出立法推动和准则引导 一种自下而上的缓慢变革。
两种改革方式,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在对政府会计改革方式选 (三)美国经验 美国州和地方政府会计改革经历了相当长的
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基础上,结合国际国内情况,对适合我国国情 时期。早在19世纪90年代,相关人士提出将企业的会计程序和方法
的政府会计改革方式做出选择。 引入地方政府的会计处理中。到20世纪30年代早期,美国经济危机
一、政府会计改革国际经验 的爆发使得地方政府会计准则问题开始受到重视。1934年全国地
(一)新西 兰经验 作为政府会计改革的先行者,新西兰是最 方政府会计委员会(NCMA)制定并发布了一些地方政府会计原
早在整个政府会计系统中进行全面改革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则,强调预算、会计和财务信息的协调一致,提倡通过统一术语和
初,新西兰公共部门的危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西兰 账户结构来加强会计和预算制度的联系,并要求使用权责发生制
政府从1986年至1994年间相继颁布了5部法案基本完成了公共部会计。1949年,出现了联邦政府会计体系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的建
门改革和政府会计改革,其政府公共管理改革与政府会计改革相 议,1950年,《预算和会计程序法》要求各个政府部门的会计体系必
互推进、交替进行。1986年颁布了“国有企业法”与1988年颁布“国 须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一些政府部门开始建立新会计体系,但基
有部门法”,国有企业与中央政府部门公共管理改革正式实施, 于整个政府范围的联邦政府会计体系却没有采用权责发生制。
1989年“公共财政法”试图将企业会计的模式引入公共部门,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的使用再次提出,1956年通过了一项
年出现了第一份权责发生制年度财务报告与合并财务报告,新西 要求各个政府机构尽快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的法案,但该法案颁
兰成为第一个以完全的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政府整体财政报 布后并未得到有效实施。70年代美国许多地方发生了财政危机,会
告的国家。另一方面,1994年6月,第一份以权责发生制编报的政计实践暴露出许多不足,政府会计再次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与早期
府年度预算案以“财务责任法”的形式通过,至此,新西兰初步完 改革的重点放在法律合规性和财政管理方面不同,此次改革的主
成了政府会计及预算的改革。在近十年间,新西兰政府又陆续颁 要目标在于体现政府对权益者的受托责任。1984年政府会计准则
布了一系列法规,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了政府预算和会计管理。新 委员会GASB成立,制定发布了一系列会计准则公告、公告解释、技
西兰成为第一个以完全权责制为基础制定政府整体财务报告的 术公报和概念公告,内容涉及政府财务报告、政府的服务努力程度
国家,其提供的报表提高了执政当局对公众的受托责任,扩大了 和绩效报告、政府会计的一般原则、政府各种具体业务的会计处理
评估政府财政状况的信息范围。在完全权责发生制下,政府决策 以及政府举办的诸如高等院校、医院和其他福利机构的会计和财
成本得到了公开,政府债务得到全面反映,政府财政收支的透明 务报告等。成立于1990年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