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2.3.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说课稿.doc

发布:2017-09-09约5.44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2.3.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3节《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备有一般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外,还有许多特殊的性质,由于它的这些特殊的性质,使它比一般的三角形应用更广泛,而等腰三角形的许多特殊性质,又都和它是轴对称图形有关,它也是证明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方法,学好它可以为将来初三解决代数、几何综合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它在理论上有这样重要的地位,并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这节课的教学显得相当重要。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我确定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观察,实验,归纳,论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学会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经历折纸,剪纸等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了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应用。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中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1、注意知识间的联系,有机地整合相关内容。 将三角形性质的探究结合轴对称来进行。利用运动来研究图形,得到图形的性质,再通过推理证明这些结论。 2、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和实验法的应用。 针对当前学生的厌学情绪,我运用课件,实物演示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愿意学。采用实验法来分散难点让学生感到容易学, 三、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 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培养能力,我注意了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归纳、论证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的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四、课前准备 教师:长方形纸片、剪刀、课件 学生:长方形纸片、剪刀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 教育学中有句谚语:“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去做我才会懂”,由此可见实验法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学生按要求剪出一个三角形,为下面折纸操作作好铺垫,结合剪出的等腰三角形学习相关的概念加深印象,并指明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二)探索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两个探究,通过折纸的方法猜想并归纳。首先通过折纸让学生猜想∠B和∠C有什么关系?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验证他们的猜想,并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第一条性质。 为了保证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在这里我是这样引入探究二的,“从刚才辅助线的作法中,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感觉到这三条辅助线好像是一条线段,然后在通过折纸和课件演示归纳出性质二。 由于“三线合一”的性质在描述上经常出错,所以我设置了一个题目,用填空的形式规范“三线合一”的符号表示形式,让学生理解性质的内涵。 (用实验的方法来突破重点和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究) (三)巩固练习 我用两个练习巩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让学生体验分类讨论的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四)讲解例题 由于本节课的例题较难,因此我对它进行了改编,先让学生解决“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的外角是108°时,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度?”然后再延长CD,得到一个新的等腰三角形,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度?运用性质一就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然后今天的例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同时也要强调此题图形的特殊性,只有顶角是36°的等腰三角形才能满足这样的性质。 (五)巩固提高 课本第51页第2(重点对性质2的应用)、第3题(重点对性质1的应用) (通过对例题的分层次改编和练习来突破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六)课堂小结 课堂教学,一是注重导入激发兴趣,二是注重教学过程和方法,三就是注重概括总结。首先我让学生回想一下本节课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等腰三角形有什么新的认识吗?”然后教师肯定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开放性的小结设计,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七)课堂检测 本环节设计四道题目。一道选择题,一道填空题,一道解答题和一道加分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检测机会,使学生做到堂堂清。 (八)作业布置 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六、板书设计 12.3等腰三角形(1) 等腰三角形性质1———————————— 等腰三角形性质2———————————— 例1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遵循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在课上的每个环节中通过各种媒体,各种手段,始终注重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