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技术规范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妇产科助产技术操作规范
会阴切开缝合术
【 适应证 】
1.初产妇臀位。
2.初产妇产钳或胎头吸引术。
3.第二产程过长者由于会阴坚韧,继发子宫收缩乏力等。
4.根据产妇情况需要缩短第二产程者。
【 注意事项 】
1.局部浸润及阴部神经阻滞。
2.切开会阴:在阵缩开始时,左手中、食指伸入阴道内,撑起左(右)侧阴道壁,用会阴
切开剪,自会阴后联合中线左(右)侧 45?方向剪开会阴。会阴高度膨隆时应采用 60?~70?
角。
3.缝合:分娩结束,胎盘娩出后,按层次缝合。缝合结束必须检查有无纱布遗留阴道内,
肛诊检查有无肠线穿过直肠粘膜。
( 吴若松 )
胎头吸引术
【 适应证 】
1.缩短第二产程、产妇有心脏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合并症、胎儿窘迫;
2.第二产程延长;
3.疤痕子宫。
【 禁忌证 】
1.面先露、额先露、高直位、臀位、横位等异常胎位禁用;
2.宫口未开全或接近开全、胎儿双顶径未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禁用;
3.胎膜未破禁用。
【 手术步骤 】
1.体位:膀胱截石位,导尿排空膀胱;
2.作阴道检查:再次了解子宫颈口是否完全或接近完全扩张;胎头双顶径是否已达坐骨棘
水平以下,胎膜已破否;
3.会阴切开:会阴过紧者、应做会阴切开术;
4.放置吸引器:将吸引器开口端外侧涂以滑润油,以左手食、中指掌侧撑开阴道后壁、右
手持吸引器开口端先经阴道后壁送入,使其后缘抵达胎儿顶骨后部,按序放置好吸引器后,再次
检查吸引器开口端是否与胎头紧密连接,有无阴道壁或宫颈夹于其中,如有则应推开;
5.抽吸负压达 200 毫米汞柱;
6.牵吸引器:如为枕前位、当阵缩屏气时、则循自然分娩机转旋转牵引、先向下,使胎头
俯屈。当胎头枕部抵达耻骨联合下缘时、向牵引,使胎头仰伸娩出;
7.胎头娩出时注意保护会阴。
【 注意事项 】
1.吸引器安置正确。抽吸达所需负压后宜稍等待,以便形成产瘤后再牵引;
2.牵引时如有漏气或脱落,应查明原因,如脱落系由于阻力过大所致应改用产钳或剖宫产
术。一般不宜超过两次;
3.牵引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胎儿,一般以 20 分钟内结束分娩为宜;
4.术后应检查产道,如有损伤,应立即缝合。胎吸助娩之新生儿应密切观察有无头皮血肿、
颅内出血、头皮损伤、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
5.行胎吸术前要向家属交待手术指征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签字后执行。
( 周霞平 )
产钳术 【 适应证 】
1.宫缩乏力,第二产程延长。
2.产妇患有某些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妊娠高血压综合证、高度近视眼等,在第二产
程不宜过度用力者。
3.胎儿窘迫。
【 禁忌证 】
1.头位:只用于顶先露,不适用额位、高直位等异常头位;
2.无明显头盆不称。胎头双顶径已达坐骨棘水平或该水平以下者;
3.宫口开全;
4.胎膜已破;
5.胎儿存活;
【 手术步骤 】
低位产钳手术步骤:
1.取膀胱截石位,外阴常规消毒导空膀胱。
2.作阴道检查:了解上述具备条件是否存在,明确胎方位,查清耳廓朝向。
3.麻醉:切开会阴后再作一次阴道检查,摸清胎儿耳廓。
4.放置左叶产钳。
5.放置右叶产钳。
6.扣锁产钳,检查钳叶位置,无误后再牵拉。当双顶径娩出时先放右叶产钳;随后滑出左
叶。待胎儿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宫颈、阴道有无裂伤,然后缝合会阴。
( 黄荷花 )
剖宫产术
【 适应证 】
1.骨盆狭窄、骨盆畸形或软产道梗阻;
2.头盆不称或相对头盆不称试产失败;
3.宫缩乏力经积极处理无效;
4.胎盘早剥或前置胎盘出血多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