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章 分子发光分析.ppt

发布:2018-05-12约9.11千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分子荧光分析法及 其基本原理 第三节 分子荧光分析仪器 第四节 分子荧光定量分析 方法 第五节 化学发光分析法 第六节 分子发光分析法的 应用 第一节 概述 分子发光:某些物质的分子吸收一定的能量跃迁到较高 电子激发态后,如果在返回基态的过程中伴 随有光辐射,这种现象称为分子发光,以此 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分子发光分析法。 分子发光分析法通常包括:光致发光分析、电至发光分 析、化学发光分析和生物发 光分析。 在分析中应用较多的主要是:分子荧光分析、分子 磷光分析和化学发光分析。 分子荧光分析法的特点: 1. 灵敏度高 荧光强度随激发光强度增强而增强(提高激发光强度,可提高荧光强度 2. 选择性好 不同的物质用不同的光进行激发,选择不同的激发光波长。 不同的物质发射的荧光不同,选择不同的检测荧光波长。 比较容易排除其它物质的干扰,选择性好 3. 实验方法简单 4. 待测样品用量少;仪器价格适中;测定范围较广 根据发光强度可定量测定许多痕量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广泛应用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及农牧产品分析、卫生检疫等领域。 荧光法比磷光法应用广泛,不如分光光度法 第二节 分子荧光分析法及其基本原理 2.激发态→基态的能量传递途径 非辐射能量传递过程 辐射能量传递过程 2.荧光(发射)光谱 3.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的关系 镜像规则的解释 荧光强度与浓度的关系: 荧光强度If正比于吸收的光量Ia与荧光量子产率? 。 If = ? Ia 式中?为荧光量子效率,又根据Beer定律 Ia = I0 - It = I0(1- 10 -? l C) I0和It分别是入射光强度和透射光强度。代入上式得 If = ? I0(1- 10 -? l c) = ? I0(1- e -2.3? l c) 整理得: If =2.3 ? I0 ?lc 当入射光强度I0 和l一定时,上式为: If = K c 即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的浓度成之正比,但这种线性关 系只有在极稀的溶液中,当?lc?0.05时才成立。对于较浓溶 液,由于猝灭现象和自吸收等原因,使荧光强度和浓度不呈线 性关系。所以荧光分析是微量或痕量组分分析法。 6.影响荧光强度的主要因素 (3)组成化合物的猝灭   荧光分子与猝灭剂之间生成不发荧光的基态配合 物,而使荧光猝灭。 M + Q → MQ(非荧光物质) 或 M* + Q → MQ* → MQ(无辐射跃迁)+热 (4)电荷转移猝灭   激发态分子往往比基态具有更强的与其它物质发生 氧化还原反应的能力,因而更容易与其它物质的分子发 生电荷转移从而引起荧光猝灭。如甲基蓝分子M*的荧光 可被Fe2+离子猝灭。 (5) 转入三重态猝灭   含有减弱荧光的电子取代基物质如羧酸、羰基、硝 基和重氮化合物以及重原子效应常发生S1→T1间的系间 窜跃,并把多余的能量消耗于碰撞之中使荧光猝灭。 第三节 荧光分析仪器 (一)荧光分析仪器——主要由光源、单色器、液槽、检测器和显示器组成 (1)光源 激发光源一般要求比吸收测量中的光源有更大的发射强度;适用波长范围宽 荧光计中,常使用卤钨灯作光源 荧光光度计中常用高压汞灯和氙弧灯 (2)单色器 荧光计用滤光片作单色器,荧光计只能用于定量分析,不能获得光谱 大多数荧光光度计一般采用两个光栅单色器,有较高的分辨率,能扫描图谱,既可获得激发光谱,又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