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分析.pdf

发布:2017-07-19约4.45万字共4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刨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 背景和目的: 颅内压(ICP)主要是来自心脏周期性波动以及受到呼吸运动的影响 导致脑血管的波动而产生的压力。…颅内压增商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 神经内科、脑外科、儿科、内科等的许多疾病部可以引起颅内压增高。 当颅内压增高时可以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学及生物化学方面的改变,其 危害性甚至会超过原发病,常令患者致残甚至死亡娃1。对于医生而言.精 确的获知患者颅内压高低对于判断病情,指导治疗,抢救生命以及预后的 刿断都是非常重要的。颅内压多是通过骚稚穿刺或开颅等有创方式测量, 存在着刨伤、感染、脑疝、低颅压等并发症。如果以无刨方式进行准确 的颅内压测定不仅可以避免上述不良后果,而且也给临床诊断治疗带来 极大方便。应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技术是无创颅内压监测的研究 方向之一。迄今FVEP的应用、研究范围多为颅脑外伤、脑积水等神经 外科疾病。本研究通过对正常人、高颅压患者进行FVEP描记,以研究 FVEP各波潜伏期与颅内压增高的关系:通过比较FVEP测量颅内压值和 腰椎穿刺测量颅内压值,评价其在神经内科疾病中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 用的可行性;准确性;通过比较FVEP同腰椎穿刺所得结果的差异,对 原有的参数方程进行修改,使其更加适合于对神经内科疾病所致颅内压 增高的测量;比较N2波4种潜伏期测量方式中潜伏期的变异大小,探 讨在颅内压监测中最适合的潜伏期测量方法:分析200例颅内压监测患 者的FVEP记录结果,重新命名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波形。总结/,/2波波形 特点,为临床颅内压监;受5中N2波的判定总结经验。 资料和方法: 测量22名健康人,44例高颅压患者和35例腰椎穿刺患者的FVEP 各波潜伏期(x_士s),比较三者各波潜伏期的改变,并将无创方法测得颅 内压值与实际腰穿测量值比较(差异性和相关性),通过回归的方法对测 量结果进行修正;观察40例患者10分钟内连续三次FVEP记录,比较 在同--N试者连续3次FVEP记录后,4种N2波潜伏期测量方法中N2 波潜伏期在同--N试者中稳定性,找出最适合用于颅内压监测的N2波潜 伏期测量方式;分析200例颅内压监测患者的FVEP记录结果,总结N2 波的波形特点,提出FVEP各波的新的命名方法,总结FVEP颅内压监测 在临床的实际应用情况。 结果: 一闪光视觉诱发电位与颅内压增高之间的关系 如下:P1波潜伏期54.91±9.3lms,N1波潜伏期76.67+ 200.90±15.98ms。 (二)当颅内压增高时FVEP的P2、N2、P3、N3波潜伏期均延迟 (P0.001) (三)FVEP的P2、N2、P3、N3波潜伏期与颅内压升高均呈正相 0.65l0.538O.433 关(F0.546 P0.001) (四)严重颅内压增高时P1、N1波潜伏期也延迟 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I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一)颅内压FVEP测量值和腰穿值的相关系数为Fo.963 (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颅内压测量值同腰椎穿刺颅内压测量结 果之间平均相对误差6=15.55%,其中颅内压增高患者平均 3 相对误差6=8.86%。 (--)根据FVEP颅内压测量结果和腰椎穿刺结果比较我们对测量 结果进行了修正,修正方程为:y=7.027+0,956x 三闪光视觉诱发电位N2波潜伏期的选择 40例患者4种潜伏期测量方法在连续3次测量中,起始潜伏期在3 次测量中变化平均值为10.61±1.19ms,峰潜伏期为13.92±1.56ms, 中点潜伏期为8.13±0.91ms,交点潜伏期为9..95±2.00ms。其中中 点潜伏期在连续3次测量中变化最小,最稳定,峰潜伏期变异最大, 方差分析(F=5.11.P=0.002)。 四关于N2波的波形特点 潜伏期组40例测试者240幅FVEP记录结果观察发现N2波波形变 异较大,单一波137幅,复合波103幅,单一波较复合波略多,同一受 试者连续3次测量中N2波均为单一波者占47.50%,均为复和波者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