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多目标优化的蚁群遗传算法.doc

发布:2017-02-05约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多目标优化的蚁群遗传算法 伍爱华,李智勇 (湖南大学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摘要Pareto最优决策。 关键词多目标蚁群遗传算法1 引言 GA具有快速性、随机性、全局收敛性等优点,但是运行到一定程度后,由于没有有效利用系统中的反馈信息而作大量无谓的冗余迭代,所以其实用性差、解的精度不高、算法复杂度高、不能保证求得最优解[4]。而ACA具有并行性、正反馈机制以及求解效率高等特性,但其全局搜索能力较差,容易陷入局部解[5,6]。 遗传算法与蚂蚁算法的融合[7](GAAA)是当前一种较新的思路,它基于遗传算法的快速全局搜索能力和蚂蚁算法的正反馈收敛机制,初期采用遗传算法过程生成信息素分布,后期利用蚂蚁算法正反馈求精确解,力求优势互补。但实质上GAAA只是先后运用简单地了两种算法,并不是实质的融合,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求解的精度,但是算法效率降低了。 针对GAAA的不足,近年来,又有些学者提出了基于信息量留存的蚁群遗传算法[8]和蚁群遗传混合算法[9],在单目标优化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本文基于GA和ACA的特性提出多目标蚁群遗传算法(MOAGA),用于解决连续空间多目标优化问题,在遗传搜索中引入ACA的信息反馈更新机制,信息素指导遗传搜索,而遗传搜索结果引导信息素的更新,力求将两种算法优势互补,达到二者的始终融合,同时在算法中引入了决策集,期望在提高求决策精度、扩大决策范围的同时降低算法复杂度。 2 多目标优化问题 其中:为决策向量,为多目标优化函数向量,(表示)为约束条件,为边界条件,且,,决策分量满足。在多目标优化问题中,各个目标通常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对其中一个目标进行优化往往以其他目标的性能降低为代价,且其最优决策不是唯一的,而是存在一组Pareto最优决策。 3 MOAGA算法MOGA和ACA的MOAGA算法,其基本思想是汲取两种算法的优点,克服各自的缺陷,优势互补,其基本思路是算法主体过程采用MOGA,充分利用MOGA的快速性、随机性、全局收敛性,一方面ACA中信息素指导MOGA的遗传选择,另一方面MOGA的结果引起信息素的更新,并用于指导下一次遗传选择,充分利用了ACA的并行性、正反馈机制以及求解效率高等特性。使二者优势互补,从而达到提高解的精度、求解效率。在具体的运算过程中,引入决策集的概念,并随机抽取部分优秀决策参与遗传选择,维持了决策的多样性,扩大了决策的分布范围。 3.1 输入参数及初始化 输入参数: 定义域分解规模,信息量调节系数,决策集的规模和决策复制次数上限,将选取的优秀决策个数,子区域信息量的相对重要程度,决策目标函数的相对重要程度,信息挥发系数,最大迭代次数,终止时连续迭代次数。 初始化:将决策向量空间均匀分解为个子空间()。然后在每个子空间中随机产生一个决策形成第1代----初始决策。 对初始决策用约束条件判断,剔除非可行决策得可行决策集。 若存在可行决策,该子空间初始信息量为: , 当时; , 当时。 若不存在可行决策,则: 且,其中正常数,,为信息量强度权重调节系数。 3.2 决策集更新 第代进化并剔除非可行决策结束后,把新旧决策进行合并,去掉重复决策得到第代可行决策集,决策个数为(有)。在计算出中各决策的个目标函数值之后, 用递归方法对进行Pareto分级产生与规模一样的第代决策集。起初中决策数为, 。具体为: Step1: 根据Pareto最优定义得的Pareto最优决策集(设有个决策); Step2: 若,将并入,并令,,转Step1; Step3: 若,则将按严格不等式成立个数降序排列,选出前个决策并入,此即为第代决策集。 再将与进行比较,剔除中的较劣决策,并将较优决策包含进来,完成更新操作。 3.3 遗传选择 第代可行决策集()被选中的概率为: , 其中表示第个决策所处的子空间坐标。然后依照轮盘赌的方式,选取决策组成第代可行决策集,同时从中随机选取个决策(此即优秀决策),其对应复制次数加1,剔除重复和复制次数超过限制的决策后继续从中随机选取优秀决策,直到规模为,此即下一次交叉操作可行父决策。这样使得与其它决策集实时交换,能加快决策的收敛。 3.4 信息素更新 各子空间的信息量更新过程如下:由前面我们确定了第代中各子空间的信息量,因此有第代子空间上的第个目标函数信息量为: , 其中为第代子空间上加入的第个目标函数信息量。不妨设在子空间上,第代的Pareto最优决策集为。 若,则 , 当时; , 当时。 若,则;其中。 3.5 算法步骤 MOAGA首先将决策空间均匀地分解为若干个子空间,分别从每个子空间中随机产生一个决策,去掉非可行决策后形成初始可行决策集,依据各子空间中决策的目标函数值用信息素标定空间,并对初始可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