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 了解复式记账法的特点
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定义、记账符号、账户结构
和记账规则
熟练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熟悉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公式,掌握试算平衡表
的编制方法
熟悉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之间的关系和平衡
登记的要点;第四章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第一节 记账方法概述;复式记账原理;(二)基本特征—与单式记账法相比较
1.需要设置完整的账户体系。
2.对所有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需要全面、系统的反映。
3.对每项经济业务都要在起码两个账户中进行等额记录。
4.可以对一定时期会计账户的记录进行综合试算,检查账户记录的准确与否。; 二、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
(一)理论依据
●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性。即各种业务的发生,起码会引起两个会计要素(或同一要素中的两个项目)发生增减变化。体现了如下规律:
运用会计方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动记录下来,即复式记账。; (二)基本原则
1. 以反映资金运动内在规律的会计等式为记账基础。 ; 2.对每项业务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等额记录。 ; 3.必须按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影响的类型记录。; 4. 定期汇总的全部账户记录必须平衡。
根据以上原则进行复式记账,一定会计期间的所有账户之间会形成如下两个方面的自动平衡关系:;理解“定期汇总的全部账户记录
必须平衡”应注意的问题
★ 必须是一定会计期间内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的汇总,才会存在上述平衡关系。不同会计期间账户之间不会存在平衡关系。; ★必须是一定会计期间内所有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的汇总,才会存在上述平衡关系。部分账户之间不会存在平衡关系。; ★“平衡”绝非指单个账户借方、贷方发生额的相等关系。在某一个账户中,其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之间一般不会存在平衡关系。; 三、复式记账的作用
▲ 能够全面、系统地在账户中记录经济业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 能够清晰地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便于对业务内容的了解和监督。
▲ 能够运用平衡关系检验账户记录有无差错。;1. 会计等式的含义及其表达形式(1);1. 会计等式的含义及其表达形式(2);2. 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1)经济业务的概念;(2)经济业务的类型;(3)经济业务发生对会计等式影响的举例(a);(3)经济业务发生对会计等式影响的举例(b);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二、借贷记账法的含义
◆ 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记账方法。
作为记账方法,都有其特定的记账符号,用来表示“增加”或“减少”。
◆ 复式记账法的一种。 ; 三、借贷记账法的内容 (一)记账符号
◆ 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为“借”、“贷”二字。
◆ 主要作用——表示“增加”或“减少”;账户中的登记方向。
借方(左方) 贷方(右方)
◆ 符号含义:表示增减,但对于六类性质不同的账户具有不同的含义。;; (二)账户结构
◆基本含义: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在账户中的登记方法。
1.资产、费用类账户结构
★重要说明:期末时如果将费用类账户当期发生额全部转入利润类账户,则费用类账户没有期末余额。也不会有下期期初余额。; 2.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利润类账户结构
★重要说明:期末时如果将收入类账户的当期发生额全部转入利润类账户,则收入类账户没有期末余额。也不会有下期期初余额。; 3.资产负债类双重性质账户结构
双重性质账户:在一个账户中既核算资产类会计要素内容,又核算负债类会计要素内容的账户。; (三)记账规则
● 有借必有贷 —— 账户登记方向。
● 借贷必相等 —— 账户登记金额。
复习例题见教材P89~93(例4-1~4-10);●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 例4-1~4-10包含了经济业务的四种基本类型; (四)会计分录与账户对应关系
1.会计分录的含义
● 经济业务在登记账户前预先确定的应记账户名称、方向和金额的一种记录形式。
●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分录是填写在记账凭证上的。; 2.编制会计分录的基本方法
【例 1】收到投资者投入资本 800 000元存入银行。; 3.教学中会计分录的内容、格式及书写要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