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气圈与大气污染.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所以: ρsTs= ρaTa 结果:气块有回到原来位置的倾向。 气块上升后 Ts<Ta ρs> ρa 气块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气压与周围 气压总是相同。 归纳三种情况: rd r < (a) 气层对于气块而言是稳定的, 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r rd = (c) 气层对于气块而言是中性的, 扩散能力介于稳定与不稳定之间 (b) 气层对于气块而言是不稳定的, 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r rd > r<0 rd 标准大气 等温层 r=0 逆温层 r>0 实际大气的气温垂直分布情况 逆温的后果: 当在某一高度上出现气温分布上高下低的逆温层时,就像有一个盖子盖在下层大气上,阻挡着下层污染物 向上扩散,由 此可造成严重 的空气污染问 题。 逆温状态:即空气层温度分布与正常状况下的分布相反(r0) 干沉积 干沉积 大气污染物通过重力沉降或被地面建筑物、树木等阻留从而淀积在地面的过程,或者是进入人或其他动物呼吸道(器官)并积留于该处的过程为干沉积。 量纲:长度/时间 干沉积率:质量/面积.时间 对于直径范围1.5 μm~100 μm的粒子,用以下公式来表述重力沉降速度: 2(ρ1-ρ2)gr2 u= 9η cm/s 式中:η —空气粘度; ρ1 —粒子密度 ρ2 —空气密度; g —重力加速度 r —粒子半径 雨洗过程:当作为凝结核时,大的颗粒物就会以夹带在雨滴或水粒中的形式被带至地面,小于0.1 μm的粒子,依附在水滴上,因而也包括在被雨洗过程。 对于大的颗粒物来说,消除的过程包括: 沉降 碰撞 云的凝结核—雨洗 洗脱 2-11 大气悬浮颗粒物的消除过程 注意:干沉积是大气中悬浮颗粒物的主要消除过程 湿沉积 大气中所含污染气体或微粒物质通过雨洗、洗脱作用随降水降落并积留在地表的过程称为湿沉积。 注意:湿沉积是污染气体在大气中被消除的重要过程。 大气光化学反应 (1) 由自然因素进入环境大气的微量气体大多是还原态的,如CO、CH4、NH3、H2S等。 (2) 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大气污染物也大多是化学价态相对较低的化合物,如NO、SO2等。 (3) 存在于大气中的各种来源的有机污染物都可以看作为还原性物质。 上述这些污染物在氧化性的大气层中很容易被氧化为高氧化态物质 间接光化学反应:HO· 和 O3等与污染物之间发生的反应。 直接光离解反应:污染物分子在被光量子激发后,即刻在其激发态的振动周期内离解为其构成原子或原子团的过程。 大多是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产物 (对流层中最重要的) 氧化剂: HO· 和 O3 所生成的过氧自由基在大气中可能有三种归宿: (1) 与其他自由基复合;(2) 参与大气气溶胶组成;(3) 被NO还原 森林中针叶树、落叶松之类树木大量散发萜烯类化合物(C10H16)和半萜类化合物(C5H8)。在湿热气候条件下,这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分子容易由气相转移到气溶胶粒子上去,由此在松树林的上空形成轻飘的蓝色雾状物。 沼泽地大气化学 沼泽地的特点:适宜于厌氧细菌活动,因此产生很多还原性气体CH4、NH3、H2,以及硫化物H2S、CH3SCH3(二甲硫醚、二甲硫 )、CH3SSCH3(二甲基二硫 )。气态硫化物都容易与HO·自由基反应,生成SO2。 SO2能进一步发生反应: SO3又立即溶于大气中的水,生成作为酸雨主要组分的H2SO4: 沼泽地大气中发生的H2SO4和草地大气产生的HNO3是降水中的天然酸性组分。 海面大气化学 海面大气组成的特点是含多量的 卤化物,如:CH3Cl和HCl。 在这个反应链中,由起始物CH3Cl最终生成了HCl 由海面产生的CH3Cl有相当一部分经扩散进入大气平流层,为平流层提供了一个天然氯原子来源,从而对平流层中的臭氧分子产生有害的破坏作用。 清除O3的反应 都市大气化学 化学特性的组分有NO、CO、SO2和非甲烷烃在各种燃烧过程中可能产生小的环烃。环烯类化合物可能在生成后,立即又转化为气溶胶组分。 O3 . . CHO2 O3 CHO HO2C CO2H (加成O3分子) (开环) (不稳定) (二元羧酸) 无明显污染的都市上空大气,具有环境 大气中的取代芳香化合物与HO·自由基反应后,有两种转化反应的途径: HO· a. CH3 OH (加成) (酚) H OH O2 HO2· CH3 CH3 · CH3 HO· H2O CH2· O2 CH2O2· NO NO2 CH2O· O2 HO2· CHO (羰基化合物) b. CH3 CH2O·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