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件_第二章(一).ppt

发布:2017-10-07约6.54千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习要求: 了解常见民用及工业燃料的组成和性质; 掌握气态、液态和固态燃料的燃烧过程,学会分析影响燃烧过程的因素; 学会计算燃烧过程产生的烟气量和污染物浓度; 掌握颗粒物、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产生机理,理解通过改变燃烧条件减少污染物生成的途径。 主要内容: 1. 燃料的性质 2. 燃料的燃烧过程 3. 烟气体积及污染物排放量计算 4. 燃烧过程中硫氧化物的形成 5.燃烧过程中颗粒污染物的形成 6.燃烧过程中其他污染物的形成 第一节 燃料的性质 定义:燃料是指在燃烧过程中,能够放出热量,且在经济上可以取得效益的物质。 气体燃料的优点是燃烧迅速,其燃烧状态可基本上由空气与燃料的扩散或混合所控制。 液体燃料也是以气态形式燃烧,因此它的燃烧速度受其蒸发过程控制。 固体燃料的燃烧则受这两种现象的控制:燃料中挥发性组分被蒸馏后以气态燃烧,而遗留下来的固定碳则以固态燃烧,后者的速率由氧向固体表面的扩散控制。 一.煤 煤的分类 褐煤(Ligite, Brown coal) 最低品味的煤,形成年代最短,热值较低 烟煤(Bituminous) 形成年代较褐煤长,碳含量75%~90%。成焦性较强,适宜工业一般应用 无烟煤(Anthracite) 煤化时间最长,含碳量最高(高于93%),成焦性差,发热量大 一.煤 煤的成分分析 工业分析( proximate analysis ) 测定煤中水分、挥发分、灰分和固定碳。估测硫含量和热值,是评价工业用煤的主要指标。 元素分析( ultimate analysis ) 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定去掉外部水分的煤中主要组分碳、氢、氮、硫和氧的含量。 煤的工业分析 水分: 一定重量13mm以下粒度的煤样,在干燥箱内318~323K温度下干燥8h,取出冷却,称重 ? 外部水分 将失去外部水分的煤样保持在375~380K下,约2h后,称重 ? 内部水分 挥发分: 失去水分的试样密封在坩埚内,放在1200K的马弗炉中加热7min,放入干燥箱中冷却至常温再称重 煤中灰分的组成: 我国煤炭的平均灰分含量为25% 灰分的存在降低了煤的热值,也增加了烟尘污染和出渣量 一.煤 煤的元素分析 碳和氢:通过燃烧后分析尾气中CO2和H2O的生成量测定 氧:直接法和间接法(通过其他元素测定结果间接计算) 氮:在催化剂作用下使煤中的氮转化为氨,碱液吸收,滴定 硫:与氧化镁和无水硫酸钠混合物反应,S SO42-,滴定 一.煤 煤中硫的形态 一.煤 煤的成分的表示方法 要确切说明煤的特性,必须同时指明百分比的基准,常用的基准有以下四种: 收到基:锅炉炉前使用的燃料,包括全部灰分和水分的燃料作为100%的成分 空气干燥基:以去掉外部水分的燃料作为100%的成分,即在实验室内进行燃料分析时的试样成分 煤的成分的表示方法及其组成的相互关系 我国部分煤种的分析结果 我国部分煤种的分析结果(续) 其他燃料 石油 液体燃料的主要来源 链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多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主要含碳和氢,还有少量硫、氮和氧 氢含量增加时,比重减少,发热量增加 天然气 典型的气体燃料 一般组成为甲烷85%、乙烷10%、丙烷3% 其他燃料 非常规燃料 城市固体废弃物 商业和工业固体废弃物 农产物和农村废物 水生植物和水生废物 污泥处理厂废物 可燃性工业和采矿废物 天然存在的含碳和含碳氢的资源 合成燃料 非常规燃料通常需要专门技术转化为易于利用的形式 城市固体废物用作燃料必须考虑其大气污染问题 燃料的最重要的两个属性 热值 决定燃料的消耗量 杂质 污染物产生的来源 第二节 燃料燃烧过程 燃烧是可燃混合物的快速氧化过程,并伴随着能量(光和热)的释放,同时使燃料的组成元素转化为相应的氧化物。 1.影响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 燃烧过程及燃烧产物 完全燃烧:CO2、H2O 不完全燃烧: CO2、H2O CO、黑烟及其他部分氧化产物 如果燃料中含有S和N,则会生成SO2和NO 空气中的部分N可能被氧化成NO-热力型NOx 1.影响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 燃料完全燃烧的条件(3T) 空气条件:提供充足的空气;但是空气量过大,会降低炉温,增加热损失 温度条件(Temperature):达到燃料的着火温度 时间条件(Time):燃料在高温区停留时间应超过燃料燃烧所需时间 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条件(Turbulence湍流):燃料与氧充分混合,混合程度取决于空气的湍流度 把温度、时间和湍流度称为燃烧过程的“3T” 1.影响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 典型燃料的着火温度 1.影响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 典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