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UC系统教案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FANUC系统培训教案
当前数控系统主要由日本发那科系统(FANUC),德国西门子系统(SIEMENS),日本三菱等。本次讲座我们主讲日本发那科系统。我们主要讲系统构成和故障,主轴驱动系统,伺服进给系统,PMC梯形图,存储卡使用等几个部分。现在先介绍一下发那科数控系统的产品,使大家对发那科控制系一个大致的了解。
高性能数控系统F30i/31i/32i 系列适合控制5轴加工机床、复合加工机床、多路径车床等尖端技术机床的纳米级CNC。通过采用高性能处理器和可确保高速的CNC内部总线,使得最多可控制10个路径和40个轴。 F31i-A5五轴联动。
F15 F15i F150i 称15系列,有64位CPU,高分辨率编码器,16~24轴联动,为高档产品,在中国大陆不销售。
中档性能数控系统F16 F16i F160i F160is,有32位CPU,8轴6 联动。
标准中档性能数控系统F18 F18i F180is 比FS16系列略低,可实现6轴4联动。18i-MB5五轴联动。
一般性能数控系统,0i系列为在F16i F18i 21i等小型数控基础开发出的简化版系统,现在0i-A已经基本不用,用得多0i-B及0i-C.
0系统也为一般性能数控系统,日本上世纪85年的产品。现在一般机床采用此数控系统大致寿命约10年,到了故障频发的阶段,有的机床已经淘汰了。
FS0i mate 质量和性能上有所降低,主要用在车床上。
POWER mate为运动控制系统,主要用于位置控制,在组合机床上使用,不使用在联动场合。
系统中加O表示开放,PC带有功能,数控系统可以执行Window98~Window XP操作系统,加S表示可靠性。
以上介绍了系统部分,我们还要注意伺服模块及伺服电机的配置,其中驱动电机分为α β αⅰ βⅰ系列,α性能高于于β,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交流数字伺服电机,现为αⅰ和βⅰ系列,αⅰ性能和价格均高于βⅰ系列,通常一套三轴系统βⅰ要比αⅰ便宜25000元左右。所以不要单纯看系统型号还要配置何种伺服驱动系统。αⅰ在性能质量、跟随性都要高于βⅰ系列。通常认为βⅰ加工产品可以,如果搞模具加工,其中曲面加工较多,最好使用αⅰ系列伺服驱动系统。
系统构成:
1.CNC装置,为数控系统核心部分。
2.主轴驱动单元,驱动主轴旋转,完成加工功能
3.进给伺服驱动单元,工作台移动的实现
4.可编程控制器(PMC)—ALARM5
15i: ALARM O—ALARM9 诊断功能更强大功能
例如:伺服部分过热报警
ALARM2 #7 第七个单位 #7=0放大器过热(IPM))))))
电路图(见图)
A24V的{24V电压,由CP1交流放200伏整流得出。}
工作原理: NC-ON自锁后输出24V +/-15V 5V电源
电源模块内部报警,出现RY1吸,切断RY2 RY3 RY4电源不工作。
外部报警[常与过载信号相连]RY5吸合,电源不工作。报警出现后,FB 、 FA吸合,提供一对触点,供报警或提示用。
CP14 给扩展的I∕O板提供24V电源
CP15 给单色CRT∕MDI提供24电源
CP16 17 电源测试端
CP12 给主板提供电源,向主板提供+5V +15V -15V +24V +24E电源(插在主板上)
F11 F12 交流输入熔断器
F13 24V输出熔断器 对应保护CRT∕MDI。
F14 +24E输出熔断器,对应保护系统用电。
F1 0.3A 白色保险,控制电源模块内部24V电路。
PIL: 绿灯:交流输入正常且控制电路工作,此指示灯亮。
ALM: 红灯 电源单元出现任何故障时,此指示灯亮。
轴板
向伺服放大器发出驱动信号、伺服使能信号及接收伺服单元反馈的各种信息信号。
简单说:有输出信号还要有反馈信号。
输出信号为伺服系统指令,给伺服系统的控制信号。
反馈信号有速度反馈和位置反馈信号。
A型接口板,电机串行编码器信号接到CNC系统轴板上
B型接口板,电机串行编码器信号接到放大器,由放大器中
子CPU控制速度、位置,这种控制方式称为环下行。与反馈到主板上的A型接口板相比较,任务分散,速度更快。
轴板的功率智能模块(IPM)的控制信号
*PWMA *PWMB *PWMC *PWMD *PWME *PWMF COMA COMB COMD COME COMF IRN ISN
此信号为给IPM的脉宽调制信号。IPM(功率智能模块)号将直流300V变成交流送给伺服电机,IRN ISN 两相电流瞬时信号,为电流反馈信号,用来监控电流。
通讯:系统发出*M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