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推行素质教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改革课堂教学, 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 主线-问题-渗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张 璞 扬 , 张 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与应用物理系,安徽 合肥 230026)
摘要 : 种种教学改革都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主线-问题-渗透”课堂教学模式,注意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四个关系,推进了素质教育,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 : 课堂教学模式;中心主线;问题;渗透
中国分类号 : G642
改革课堂教学,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一直是我们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课堂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崭新的创新教育合上时代的节拍.几年来,我们课题组通过对理工科非物理专业普通物理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主线-问题-渗透”教学模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1. 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
中国科技大学本科教育目前正处于学制转变过渡期,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理工科非物理专业普通物理课时压缩幅度大,原有的教材已难以适应要求.因此,无论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必须作相应调整,课堂教学现代化的改革势在必行.为使教学过程实现整体优化,把教学改革与教学模式融为一体,把教师“教”的艺术与学生“学”的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把学法指导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结合起来,把教学模式的概括性与操作性结合起来,我们确定的主导思想是:脱开教材的束缚,根据学科特点,理清物理每一分支学科主线,紧扣知识点,形成问题链,重组教学内容,在精讲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法,对学科前沿、方法思路及历史发展等全面渗透,即形成“主线-问题-渗透”课堂教学模式.
2. 处理好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四个关系
为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处理好下面四个关系.
1). 教学内容现代化与知识主线的关系
大学物理教学的现代化,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近代或现代物理学的最新进展.二是物理学原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前者涉及经典物理与物理前沿的衔接问题;后者则涉及基本物理与现代科技和工程技术的衔接问题.为使学生能掌握物理每一分支学科的要领,尽早进入学科前沿,有必要确定一根贯穿每一分支学科的中心主线.在这条中心主线的引导下,紧扣知识点,形成问题链,构建每一分支学科的基本结构,同时帮助学生尽快实现知识“由厚向薄”的转化.我们课题组经讨论,确定每一分支学科的中心主线为:
力学〔含相对论〕-宏观物体作低速机械运动时遵循哪些基本规律?从绝对时空观是如何向相对时空观转化的?
电磁学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是如何沿着五个台阶( 静电场、稳恒电流、电生磁、电磁感应、电磁场)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
热学 -热现象遵循哪些宏观规律?如何用统计理论揭示其本质?
光学 -光的本性是什么?光的波粒二象性是如何确立的?
量子物理 -微观粒子的本性是什么?遵循哪些基本规律?
2). 精选经典内容与渗透现代成果的关系
杨振宁先生在比较中美教学方式的差异时指出:中国“按部就班式”和美国“渗透式”教学方式各有优缺点,若将两者的优点和谐地统一起来,在教学方面无疑是一个突破[1].近几年,我们在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中,努力把两者结合起来.在吸取国内外教学方式优点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关系,教师在精讲学科知识基本结构时,对学科前沿、方法及历史发展等进行全面渗透.
布鲁纳说 :“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所谓基本结构,主要是指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大学物理的基本结构应该是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及其演绎出的结果.为此,我们用现代的物理思想、概念和研究方法改造“经典”内容,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建立一个完整、科学和现代化的概念结构体系.尤其是在把前沿科技与经典原理结合时,注意突出基本原理的描述,把基本物理概念讲透,把关键方法讲清楚,注意防止技术内容的喧宾夺主.
应当看到,20世纪以来,物理学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建立在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基础上的 20世纪物理学囊括了从天体到夸克的全部领域,而许多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必将影响21世纪的科学和技术,明天的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