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课件》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世界经济概论 --主讲教师:武汉祥 河南工程学院 经贸系 2 0 0 9 年 9 月 2008—2009年世界经济大事 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 始于2007年夏季的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化为国际金融危机,多家美欧金融巨头遭受重创。其中,美国华尔街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被迫在9月15日申请破产保护。 冰岛濒临破产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9月底以来,冰岛出现严重金融动荡,冰岛克朗随之大幅度贬值。冰岛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发达经济体陷入衰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将2008、2009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分别大幅下调至3.7%和2.2%;世界银行则预计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仅为0.9%。 全球股市动荡 不管是发达国家股市还是新兴市场股市,都遭遇了有史以来最惨烈的跌势。 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全球指数显示,2008年全球股市累计下跌42%,超过29万亿美元人间蒸发,相当于全球股市自2003年以来的所有累积获利。 问题是: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这些现象的普遍后果是什么? 你还能说出其他的什么类似的现象?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进入我们以后将要一起学习的课程 世界经济概论 Chapter 1 绪论 1.1 何谓世界经济? 1.1.1 世界经济的内涵 世界经济的含义 具体界定: 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把世界范围内的各国经济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技术转让、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把各国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1.1.2 世界经济的形成 一、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萌芽 科技革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中质变的标志,推动了世界经济萌芽的出现和其逐步形成的过程。 (一)世界经济萌芽的准备阶段 1、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文艺复兴使人开始对人本身和自然进行探索 (2)行业手工业发达,城市手工业行业越来越多,“商业”逐渐从手工业中分离 (3)科学发展为远洋提供可能性 综上—出现了开拓新航路的高潮,最终地理大发现 2、地理大发现对经济的影响 (1)商业完全脱离手工业,成为独立行业 (2)对外贸易的发展—商品有了更好的出路,商品种类增加 (3)区域性的国际商品市场的出现 (4)分工开始跨越国界 所以,社会生产力开始积蓄发展,但国际交换体系尚未形成,世界经济正待发展 (二)、第一次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的萌芽 1、什么是科技革命? (1)含义: 科技革命是指科学知识或理论加速转化为技术变革,从而引起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科技革命既包括科学革命,也包括技术革命,是二者的高度概括。 (2)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 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开始,60年代达到高潮,以原子能、高分子合成材料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2、第一次科技革命及其影响 (1)第一次科技革命回顾 始于纺织业,带动其他重工业部门 (2)第一次科技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机器代替了简单协作 依靠科学原理实现了生产过程技术上的统一连续性 科学技术把自然力转变为社会劳动的力量—发明了大量的工作机 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3、世界经济的萌芽 (1)机器大工业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基础 (2)国际分工的发展中,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一方面:规模扩大的生产所产生的大量商品非本国市场所能容纳—开拓开外 另一方面:伴随生产的扩大,不但有产品销量问题,也有原料和廉价劳动力获取的问题 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在相互推动中发展,世界经济开始有意义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的形成 (一)、第二次科技革命 1、概述: 电动机用于生产、生活—无线电通讯业;化学工业发展(电解);改变生活 蒸汽机得到改进—农业大规模机械化;汽车工业开始发展;石油部门的发展 使得世界工业产量增加惊人,后起国家迅猛发展—美国、德国 2、特点: (1)从重工业开始,为落后国家提供了机遇 (2)基础科学领域的突破转换为生产力 (二)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 1、概述 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