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锗薄膜上低维结构及PL光谱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硅锗薄膜上低维结构及PL光谱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硅、锗是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红外探测器等领域。目前,由于晶体材料的缺陷、吸收、散射等因素的存在,硅、锗等薄膜材料的光电性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通过对硅、锗等半导体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和低维结构构筑,可以制备出具有特殊性质的半导体薄膜。
此外,开发高度透明半导体薄膜并有利于研发高效太阳能电池,因为其可使光线穿过半导体材料直接到达太阳电池内部,提高了光电转化效率。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将研究在硅、锗薄膜表面构筑低维结构,并通过光电性测量和光致发光(PL)光谱分析,探究其光电特性以及构筑低维结构对其光电性能的影响,旨在为制备高效电子及光电器件提供新的材料思路。
二、研究内容
(1)制备硅、锗薄膜样品
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法或分子束外延法,制备硅、锗薄膜样品。在此基础上,通过光刻和蚀刻制备出具有不同形貌的低维结构表面。
(2)表征硅、锗薄膜的光电性能
采用紫外光-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霍尔效应测试仪分别测量硅、锗薄膜样品的光电特性,比较不同表面结构对其光电性能的影响。
(3)光致发光(PL)光谱分析
采用PL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不同表面结构下硅、锗薄膜的光致发光性质。利用光致发光的不同谱线,探究其在材料结构与光电性质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方法
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法或分子束外延法制备硅、锗薄膜样品。通过光刻和蚀刻制备出不同形貌的低维结构表面。采用紫外光-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霍尔效应测试仪分别测量硅、锗薄膜样品的光电特性。采用PL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不同表面结构下硅、锗薄膜的光致发光性质。
四、预期结果
通过制备不同形貌的低维结构表面,实现对硅、锗薄膜样品光电性能的调控。同时,在PL光谱分析方面,也将得出硅、锗薄膜在不同表面结构下光致发光的特性,从而推断出其在材料结构与光电性质之间的关系。
五、研究进度计划
本研究计划耗时约1年,主要进度安排如下:
第1-3个月:文献调研,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调研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4-6个月:材料准备,根据文献资料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工艺流程,制备硅、锗薄膜样品。
第7-9个月:光电特性测试,采用紫外光-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霍尔效应测试仪分别测量硅、锗薄膜样品的光电特性,探究不同表面结构对其光电性能的影响。
第10-12个月:PL光谱分析,采用PL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不同表面结构下硅、锗薄膜的光致发光性质,探究其在材料结构与光电性质之间的关系。
六、参考文献
[1]Bao-JunYao,ChengZhong,LianZhou,Jiang-WeiMao,QiaoZhang,Lian-ZhongSun,etal.SynthesisofZnOnanorodsonZnOthinfilmswithvariedthicknessbyalow-temperaturehydrothermalmethodatrelativelowtemperature.JournalofAlloysandCompounds,2009,477(1):278-283.
[2]Jian-GuoYu,XuZhou,PiWu,Ming-QiangLi,Jian-XinLiu,HailongWang,etal.SemiconductorNanomembraneTubes:Three-DimensionalConductingNanotubularNetworksforElectricallyDrivenHydrogenProduction.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2011,133(48):19246-19249.
[3]Yi-RenLi,JianGao,LiLi,Xiao-LanTong,Xiao-HongLi,XiaoxiaZhao,etal.EnhancedperformanceofSisolarcellsbyincorporationofnm-sizedSicrystallitesina-C:H/μc-Sicompositefilms.SolarEnergyMaterialsandSolarCells,2011,95(11):3157-3162.
[4]F.Q.Shen,Z.C.Niu,H.T.Chen,Y.P.Zhou,R.Q.Yu,J.Q.Hu,etal.EffectsofZnOThinFilmThick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