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措施.doc

发布:2016-08-23约2.91万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措施 小编语:每个事业单位都能严于律己,从自身做起,这样才能使整个行业的风气有所转变,才能提高事业单位利用资金的效率。以下是关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措施,仅供参考!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措施 新预算法实施后,对预算的编制、审核、监督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建立全口径预算为改革方向,建立部门预算的公开制度,确立了勤俭节约收支平衡等基本原则,也促进了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的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一个较为严密的组织体系,其中包括了全员参与的预算编制、全过程监控等一系列工作内容,但现行预算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也渗透在了这些方面。 首先,在预算编制方法上存在着陈旧的问题,很多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方面都是采用历史基础加弹性空间的传统基数法模式,这种模式在操作上比较简单,对预算编制人员的个人技能要求不高,虽然参照过去预算编制内容进行新的预算编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已有工作有序开展,但没有从单位实际情况和年度工作重点出发来安排预算,对未来发展无法进行重点预测,导致预算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难以将预算分解到各部门执行,导致执行过程中常出现调整预算的现象。 其次,一般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的周期上面也都采用传统的预算编制周期,往往都是采用年度预算编制形式,预算编制过程短,时间紧张,准备不充分,导致预算编制质量低,从而大大削弱了预算管理的规范性与精细度。 再次,当前预算管理在许多时候并未形成科学体系,预算管理也仅仅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具体分支部门来开展工作,部门间的联系与沟通无法有效达成,从而难以发挥出预算管理对内部管理工作的有效指导。再者,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预算执行不严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事业单位未能充分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导致预算执行不够严谨,预算随意性及盲目性强,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意追加预算比较普遍。由于刚性不足,从而影响预算的严肃性,致使预算形同虚设。 最后,当前预算管理工作一直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另一个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预算管理在失去辅助的约束和监督情况下,想要凭借自身能力加强工作力度往往会更加困难,同时各种问题与疏漏也无法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 全面预算管理,顾名思义就是跳脱原有的单纯预算管理分支,站在更高的高度全面参与内部管理及各项财务管理工作。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想要切实开展,不仅需要加强预算管理工作本身的质量,同时还需要建立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新型财务管理体系。 (一)改革预算编制方法 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主要是以历史预算及决算来指导新一轮的预算编制,同时结合发展需要预留一部分的弹性空间。在当前市场经济逐渐活跃、财务管理职能不断变化发展的情况下,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新的管理要求,所以预算编制方法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应该将历史基础加弹性空间的编制方法,转变为以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为编制核心的零基础预算编制方法,使预算的编制更具前瞻性,从而有效确保未来发展的资金供给,同时也能够避免因为种种历史遗留原因,而造成的部门间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问题,避免资金使用的不足与闲置,最大限度实现资金及资源的合理化配置。 (二)修正预算编制周期 年度预算虽然能够从表面上给出预算执行的走向,但是由于编制周期与执行周期都过长而容易产生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及执行空窗期问题,所以应该对编制周期进行调整。将年度预算编制进行分解,根据实际情况可分解为半年度预算、季度、月度预算,从而加强预算编制在内容上的科学化和精细化。要将预算细化落实到部门、项目、个人,并将指标和责任层层分解,提高编制的科学性。由于预算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泛,包含目标预测、项目论证、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等大量的工作,所以,在预算编制时间安排上,保证充足的编制时间是必需的。 (三)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经过多年的执行已经逐渐不能够适应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尤其是在资金来源的渠道管理上面,原本的单一财政预算拨款及支出管理模式已经与实际的多元化资金来源不相适应,因此应该建立健全新型的预算管理体系。在具体工作上面,要在原有的财政预算拨款及支付管理基础之上,扩大资金来源及管理,加强社会资金筹集、企业资金赞助以及其他来源的项目设立与监管,同时加强收支双向管理制度执行,确保资金的合理优化利用,避免财务管理与资金管理脱节的问题发生。 (四)加强监督约束机制建设 监督约束机制是确保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辅助,要明确相关岗位的权限,确保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监督约束机制建设应该包括内外两个方面:内部监督约束主要是指内部审计机制建设,具体来说,首先要通过制度的形式将内部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