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学习的认知理论.ppt

发布:2016-11-03约5.46千字共3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学习的认知理论 学习目标 代表人物简介 苛勒小传 苛勒(Wolfgang,Kohler,1887-1967).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1887年生于波罗地海的雷维尔(现属爱沙尼亚).5岁时,全家搬到德国北部.他先后在德国杜平根、波恩、柏林大学就读.1909年在著名的心理学家斯顿夫的指导下获得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10年,苛勒接受法兰克福大学的邀请,在该校任职.在此期间,他与另外一位心理学家考夫卡(Kutr Koffka)共同惠特海默(Max Wertheimer)在法兰克福大学进行的似动实验.通过参加这一实验,苛勒和考夫卡接受了惠特海默的思想.1913年,惠特海默发表了《关于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一文,格式塔心理学正式诞生,法兰克福大学成为当时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基地,苛勒、考夫卡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的主干力量. 同年,苛勒接受普鲁士科学院的任命,到大西洋加纳利群岛的西班牙属地特纳利夫岛上进行类人猿的心理研究.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他作为德国人被拘留此岛长达七年之久.在那七年里,苛勒专门研究了黑猩猩的学习问题.苛勒在特纳利夫岛的这些研究成果,导致后来的大量研的有关学习究竟是通过顿悟还是通过试误而获得的研究和争论. 1920年,苛勒回到德国,任柏林大学实验室代理主任.1921年,苛勒被任命为缪勒在哥廷根大学的继承人.1922年,他又继承了斯顿夫离休前在柏林大学的职位. 同年,惠特海默也被聘任为柏林大学的额外教授.此时柏林成为格式塔运动的中心.苛勒在柏林大学一直工作到1935年.在这一期间,他曾在1925-1928年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和哈佛大学讲学,受到广泛欢迎.苛勒于1929年用英文撰写并出版了《格式塔心理学》,在这本书中他对格式塔运动作了最权威性和最透彻的论述,促进了格式塔心理学在美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1934-1935年,苛勒接受詹姆士的邀请到哈佛大学讲学.1935年,苛勒写信公开反对希特勒的纳粹专政,并决定定居美国.从这一年到1959年,苛勒先后任宾夕法尼亚州斯瓦特莫学院心理学教授、新罕布什尔州达特劳斯学院研究教授.苛勒还于1956年荣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59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年,苛勒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思菲尔德逝世,享年80岁. 一 格式塔学派的经典实验 苛勒的实验设计有两个原则: 一是要动物以间接的方法解决问题——作为理解力的标志 二是必须使动物能完全了解情境,而在桑代克的迷笼实验中,动物则不能完全了解情境 叠箱实验 接杆实验 二 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学习是个体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所产生的顿悟 在做出外显反应之前,先在头脑中进行一番类似于“验证假说”的思考 依赖以往的有关经验,因此学习包括知觉经验中旧有的结构的逐步改组和新的结构的豁然形成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学习会在有机体头脑中留下痕迹,这些痕迹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完形。 这种“完形”具有一种组织功能。能填补缺口或缺陷,使有机体不断发生组织和再组织,不断出现一个又一个完形。这就是学习。 3.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需以意实为中介 刺激所引起的,是心理的或知觉方面的过程,这种知觉及其组织作用再来影响行为反应。 在格式塔理论中,刺激与反应之间是以意识因素为中介的,即S-O-R 对完形-顿悟说的评价 贡献: 注意学习的认知特性,强调学习内部认识过程的重要性; 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把学习过程看成是积极主动和有目的的过程 为后来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局限: 思想观点上的错误:坚持心物二元论,强调主观的决定作用,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由于格式塔心理学没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所以,它无法科学地解释内心完形的来源和顿悟心理机制,而把它视为“原始智慧”的结果。 布鲁纳小传 一 认知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者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从而积极的建构其知识体系。 认知结构:编码系统。是一套“感知类目”,一切知识都是按编码系统排列和组织的。 心理学的学科基本结构 2.学习包括三个过程: 获得——习得新信息,理解新知识 转化——处理知识,使其适应新任务 评价——检验转化是否正确 二 结构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基本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结构原则:教师须采用最佳的知识结构来传授 程序原则:不存在对所有学习者都适用的唯一 程序 强化原则: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