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习题与要点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习题;;;;;;思路:
(1)A国会出口服装。
(2)A国作为一个小国参加自由贸易后会出口服装进口玉米,从而导致服装价格上升,玉米价格下降。
(3)由罗勃津斯基定理,大量移民的涌入会使该国密集使用劳动的产品——服装的生产增加,同时使另一种产品——玉米的生产下降,贸易量扩大,社会总体的福利也会扩大。
(4)如果A国是大国,则前两问不变。由于大国的贸易条件会随着进出口量的变化而变化,第三问的结论有被大国贸易条件恶化所抵消,这种贸易条件恶化的程度取决于进出口产品的供需弹性。;;;;思路:
(1) 令Dc =Sc,得贸易前中国汽车价格为20000,产量为1600。
(2)自由贸易下中国进口汽车,由于假设中国为汽车进口小国,则国内汽车价格等于国际市场价格10000,汽车的需求为1800,生产为1400,进口量为400。
(3)
(4)消费者福利增加a+b=1/2*(1800+1600)*10000=1.7*107
生产者利润减???a=1/2*(1400+1600)*10000=1.5*107
社会福利增加b=(a+b)-a=2*106;; 英国 菲律宾;;;;占领欧洲市场之后,外国需求增加,从而总需求增加,企业面对的市场需求由D1增加到D2;边际收益也从MR1移到了MR2。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生产扩张(从Q1增加到Q2),平均成本下降(由原来的AC1下降到AC2)。产品价格可能下降,从而使得本国消费者也受益,消费者剩余增加。价格也有可能上升,消费者受损。
但是需求的突然扩张使得企业的平均成本比产品价格下降得更快,出现短期利润。 ;;长虹的短期利润会引起国内其它彩电企业的进入欧洲市场,与长虹彩电争夺欧洲的这一部分市场,一部分消费者就会转向购买其它品牌的彩电,长虹面对的需求由D2减少到D3而且比不参与国际贸易的需求D1更有弹性,直到长虹的利润消失才达到均衡。然而,长虹的生产依然扩张(从Q1增加到Q3),获得了更低的长期平均成本(由原来的LAC1下降到LAC3)。同时产品的定价也由原来的P1下降到P3(价格等于平均成本: P3=LAC3),消费者剩余增加。
长期来讲大量生产并出口可以使价格下降从而使本国的消费者获利,而厂商的利润仍旧为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