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宜都市的电子政务建设于2007年5月正式启动。虽然建设的步伐、取得的成效在整个宜昌市是一面旗帜,但是放眼全国来看,则我们的电子政务建设起步较晚,应用水平还很低。如何科学分析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有利条件,充分借鉴全国电子政务建设试点工程成功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少走弯路,笔者认为,当从最需要建设、最具有应用成效的项目做起,确保建设一个成功一个,才能迎头赶上。
一、深刻认识电子政务建设的目的
当前,全国电子政务建设如火如荼,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应用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政府领域中,如何要用有限的资金来搞电子政务建设,首先要明确建设的目的。
(一)电子政务建设的目的。
具体地说,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等信息技术,将其内部和外部的管理与服务职能进行无缝集成,在政府机构精简、工作流程优化、政府资源整合、政府部门重组之后,通过政府网站将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按照设定的程序在网上实施,从而打破时间、空间以及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位地为社会以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规范、高效、优质、透明、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和服务。可以这样说,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就是一场革命,其最终是要实现政府机构精简、工作流程优化、政府资源整合、政府部门重组的目的。
(二)电子政务应用项目建设的目的
从全国电子政务建设试点工程的经验来看,要想把电子政务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必须遵循以应用促发展的建设思路,牢牢树立以便民服务为目标的建设理念,这样的应用项目才具有无穷的生机与活力。便民服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为市民服务、为企业服务、为机关事业单位服务。
为市民服务就是要打破时间、空间以及部门分割的制约,构造电子政府,为市民办事提供服务,为市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提供服务,为市民参政议政、监督投诉提供平台等。
为企业服务就是要为企业合法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服务,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供资信服务,为企业的对外宣传和产品推介提供服务等。
为机关事业单位服务就是要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服务,为提高管理水平提供服务,为单位内部及单位之间提高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信息沟通提供服务等。
二、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有利条件
(一)领导高度重视。从《2008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大型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来看,领导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是电子政务建设能否起得成效的第一要素。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我市电子政务建设非常重视,亲临电子政务科检查指导工作,经常过问电子政务建设进展情况。在工作起步方面,要求市政府办公室从抓《宜都市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方案》的制定工作入手,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实现高起点规划、跨越式发展,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部署、统一管理。在人员配备方面,率先在开展全宜昌市成立了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全市范围内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在资金保障方面,大力支持电子政务建设,截止2008年底累计投入资金386万元。
(二)硬件设施比较完备
一是网络覆盖面广。宜都市党政办公专网建设起步较早,2002年9月就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整体。2008年9月中国电信宜都公司收购广电网络以后,网络的骨架进一步拓展,全市共有110家党政群机关和垂直管理单位接入到了党政办公专网中。
二是电脑装备程度较高。从2007年电子政务建设调查摸底结果显示,全市党政群机关共有1830人,拥有电脑1640台,电脑装备率达90%,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很大单位已经达到了人手1台电脑的装备水平。
(三)使用电脑的水平不断提高。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电脑已经成为机关工作人员日常办公的重要工具之一,虽然应用系统还很少,但是使用电脑浏览网站、查找资料、收发邮件、处理文书的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党政办公系统和政府门户网站群的应用,促使各单位已经养成了按时收发邮件、发布信息、处理公众参与信件的良好习惯。
三、最需要建设的应用项目
电子政务建设的特点是以业务应用为动力,以便民服务为目的。也就是说,只有不断建设行之有效的业务应用系统,才能逐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但是面对众多需要建设的应用项目,处在起步阶段的宜都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应该从何处着手呢?我觉得首先要做好两件事:
(一)建设政府门户网站群
从1999年启动政府上网工程以来,政府网站被认为是政府信息化过程中最见效的应用项目。虽然政府网站的建设主体、建设模式各不相同,但是在由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牵头举办的七届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指挥下,政府网站的三大功能(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公众参与)已经得到了社会各届的广泛认同。因此“中国宜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也必须将功能定位在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公众参与三个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务公开的水平和范围,打造政府信息公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