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探究与发现 利用单位圆的性质研究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5.4探究与发现利用单位圆的性质研究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中的5.4节“探究与发现利用单位圆的性质研究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本节课将通过单位圆的引入,让学生探究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基本概念,了解了它们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利用单位圆的性质,进一步研究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具体内容包括单位圆的构造、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单位圆上的点与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值的关系等。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逻辑思维素养、数学抽象素养和数学建模素养。通过探究单位圆上的点与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值的关系,学生将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理解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通过抽象出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学生将提高数学抽象素养,能够从具体的数学现象中提取共同的规律。此外,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研究函数性质,学生将锻炼数学建模素养,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素养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阶段关于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基本概念,了解了这些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以及基本的三角函数图像。此外,学生已经接触过坐标系和直角坐标系的概念,能够理解函数图像在坐标系中的表示方法。
2.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探索函数图像和性质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尤其是当这些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时。在能力上,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代数运算和几何推理。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可能偏好直观的图形演示和动手操作,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对单位圆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障碍,难以将单位圆上的点与三角函数值联系起来;在探究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性质时,可能难以从图像中抽象出函数的周期性、奇偶性等性质;同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解决时,可能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技巧。这些挑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了《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单位圆的动态演示PPT、正弦和余弦函数图像的多媒体资源,以及相关的数学软件或在线工具,以辅助学生直观理解。
3.实验器材:如需进行实验,确保有足够的计算机设备供学生使用,以及相应的软件安装,以进行函数图像的绘制和分析。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小组讨论区,便于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同时保持适当的间距,确保学生能够专注于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以复习初中阶段学习的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基本概念为导入,提问学生关于这些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接着,介绍本节课将利用单位圆来深入探究这些函数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讲授新知(20分钟)
首先,通过PPT展示单位圆的图像,解释单位圆的概念,并指出单位圆与坐标系的关联。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单位圆上的点和对应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接着,详细讲解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如周期性、奇偶性等,并通过动态PPT展示这些性质在单位圆上的表现。
在讲解过程中,穿插示例问题,让学生尝试根据单位圆上的点确定正弦值和余弦值,以及根据函数值推断单位圆上的点。通过互动问答,确保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巩固练习(10分钟)
给出几个练习题,要求学生在纸上独立完成。这些练习题将涵盖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包括图像特征、周期性、奇偶性等。学生在完成练习后,教师将随机抽取几位学生上台展示答案,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4.课堂小结(5分钟)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家庭作业,包括巩固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和探究性问题。练习题旨在加深学生对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性质的理解,探究性问题则鼓励学生探索这些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同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拓展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应用领域,如物理中的简谐振动、电子学中的交流电信号、工程学中的机械振动等。
-探讨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数学建模方法,如利用这些函数来模拟周期性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