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学习活动 孝亲敬老,传承家风 (教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
专题学习活动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中国传统的孝文化,理解“孝”的内涵,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
的优良传统。
语言运用:学习制作活动计划、海报,提高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思维能力:学会策划、组织、实施活动,提高组织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审美创造:通过活动,唤醒学生感恩的心灵,积极参加孝亲敬老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孝”,培养心存感恩、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的美好品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中华民族有一种美德叫“孝”,古人有云“百善孝为先”,一切事情从孝开始做起。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舐犊之情,大地乃万物之源,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传承优良家风,从我做起。
二、活动展开
“孝亲敬老”活动
(一)分享孝亲敬老故事
1.了解中国传统的孝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收集古往今来孝亲敬老的动人故事,小组合作,以“小‘行’大‘孝’”为主题设计板报,进行故事分享。
2.了解故事主人公的孝行,小组讨论:这些故事主人公的言行,哪些值得我们效仿?哪些在今天已不宜提倡?
(二)理解“孝”的内涵
“孝”的观念植根于子女对父母天然爱敬的情感,涉及一系列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为更好地认识我们的传统道德观念,小组合作,完成下列活动:
1.通过网络搜集、文献查阅等方式,搜集古人有关“孝”的论述。要注意辩证思考传统文化中的“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孝”的价值、如何“尽孝”的角度,理解“孝”的内涵。
2.有人认为,青少年讲究个性、追求独立,与“孝”有矛盾之处。也有人认为,“孝”的本意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与青少年追求自我实现并不矛盾。对此你怎么看?在班级进行讨论,围绕“当代青少年如何‘尽孝’”的话题进行讨论。
(三)传承优良家风
中华民族自古以后就很注重家庭观念,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都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无论何时,传承优良家风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家训、家书、家规是家风常见的文字载体,诸葛亮《诫子书》就是其中的典范。另外搜集一些这方面的材料,班级交流、讨论,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
2.自行回顾,或是请自己的父母、祖辈讲述家庭故事,寻找、总结自己家庭的优良传统。(课外另行完成)
3.与家庭成员一起,撰写或修改自己家的家训、家规。注意简洁明了和必要的内容解释。可以通过书法作品或是数字化作品的形式,在班级上举办“我的家风”展示会。
(课堂交流)
三、课堂小结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生我养我,拉扯我长大,呵护备至,我想好好报答,但父母的恩情如天一般,大而无私,怎么报答得完呢!父母养育子女,并不求回报;作为子女的我们,则要充满感恩之心,孝敬父母。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并敬爱老人。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本节课的设计整体思路是由浅入深,由理论到行动,逐步达到使学生不仅能理解孝道的含义,还能够学会自己的方式去表达。通过实践证明这种设计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接受和理解教学重点。
不足之处
课堂中虽然培养学生有了这种“孝”的意识,但还有待于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做好孝亲敬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