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PLC教程分析和总结.docx

发布:2024-06-20约3.03万字共8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0

0

PLC可编程控制器

2010

年8月

PAGE

PAGE1

目录

可编程控制器(PLC)概述 2

可编程控制器基本组成 5

PLC的工作原理和系统构成 8

PLC的编程元件 10

PLC的编程语言和基本指令 16

PLC的基本指令 21

PLC程序设计方法一.梯形图经验设计法 29

PLC程序设计方法二.继电器控制电路移植法 34

PLC程序设计方法三顺序控制设计法之功能表图 36

PLC程序设计方法三顺序控制设计法之单序列结构的编程方法 37

PLC程序设计方法三顺序控制功能图的编程方法选择单序列结构的编程方法 41

PLC程序设计方法三顺序控制功能图的编程方法之并行单序列结构的编程方法 44

PLC功能指令 48

PLC功能指令传送与比较指令 50

PLC功能指令算术和逻辑运算指令 55

PLC功能指令循环移位与移位指令 58

PLC功能指令、方便指令和外部I/O设备指令 61

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设计 67

GPP软件简介 74

可编程控制器(PLC)概述

一、PLC的产生及其特点实物展示:

三菱PLC外形图:

Q系列PLC FX2N系列

PLCFX1N系列PLC FX1SN系列PLC

西门子PLC外形图:

S7-200系列 PLCS7-300系列PLC

S7-400系列PLC

欧姆龙PLC外形图:

C200H系列PLC CPM1A、CPM2A系列PLC

1、可编程控制器的名称演变

1969年时被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简称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70年代后期,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称其为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C(ProgrammableController)。但由于PC容易和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相混淆,故人们仍习惯地用PLC作为可编程控制器的缩写。

2、可编程控制器定义

(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了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的,模拟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3、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

1968年,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厂家通用汽车公司(GM公司)提出设想。

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PC,型号为PDP-14。

第一代:从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诞生到70年代初期。其特点是:CPU由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存储器为磁芯存储器;

第二代:70年代初期到70年代末期。其特点是:CPU采用微处理器,存储器采用EPROM;

第三代: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中期。其特点是:CPU采用8位和16位微处理器,有些还采用多微处理器结构,存储器采用EPROM、EAROM、CMOSRAM等;

第四代: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PC全面使用8位、16位微处理芯片的位片式芯片,处理速度也达到1us/步;

第五代:90年代中期至今。PC使用16位和32位的微处理器芯片,有的已使用RISC芯片。编程控制器运行演示展示板PLC,时间继电器,继电器,直流电源,两个直流电动机,按钮,若干导线。

演示操作

PAGE

PAGE10

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电动机的顺序启动

方式一:按下启动按钮,由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电动机 M1,M2先后启动运行,按下停止按钮,两个电动机停止工作。

方式二:按下启动按钮,由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电动机 M2,M1先后启动运行,按下停止按钮,两个电动机停止工作。

问题提出:

传统的继电接触控制系统,只能改变某些硬件接线,才能完成上述的两种控制方式,而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可在不改变硬件接线的情况下,通过修改程序而实现控制顺序的变化。控制两个电动机的顺序运行,控制复杂程度不高,如用继电接触控制系统已够费时的了,何况汽车生产流水线的控制系统?

二、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特点

1、灵活、实用

2、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3、编程简单、使用方便

4、接线简单

5、功能强

6、体积小、重量轻、易于实现自动化三、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趋势

向高速度、大存储容量方向发展CPU处理速度进一步加快,存储容量进一步扩大

控制系统将分散化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原则。

可靠性进一步提高随着PC进入过程控制领域,对可靠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硬件冗余的容错技术将进一步应用。

控制与管理功能一体化PC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