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章-大气环境.ppt

发布:2017-02-06约字共2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大气污染物的迁移 第二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第三节 生活中住与行的危害 1、对流层(troposphere) 大气层接近地面的这一部分称为对流层, 其厚度随纬度变化而不同。在赤道上空约16km, 在两极上空约10km,中纬度地区一般为10~12km。这一层大气有以下特点: 1)密度大,75%以上的大气总质量和90%的水蒸气在对流层; 2)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大约每升高100 m,温度降低0.6℃。然而,在地面至2km的范围内会出现逆温现象,即气温随高度而增加或几乎不变; 3)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强烈; 4)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和云、雨、雪、冰雹和雷电等气候现象发生在这一层。 2、平流层(stratosphere) 从对流层顶开始到50km左右这一层大气,称为平流层。这一层的特点是: 1)在平流层的下层(12~20km),随高度的增加,气温不变或变化很小,气温趋于稳定。然后,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2) 15-35 km 范围内有厚有约20 km的臭氧层。 3)气的运动多为平流运动,很少有对流运动。 4)该层的空气比对流层的空气稀薄得多, 水汽、尘埃的含量极少,很少出现天气现象,大气透明度好。 5)该层大气较稳定,污染物进入平流层,将形成一薄层气流,随地球旋转而运动。 3、中间层 (mesosphere) 从平流层顶(50km)至85km左右这一层大气称为中间层。该层的空气更为稀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约在85km处,温度达最低(180K),此区域称为中间层顶。 4、热层 (thermosphere) 85km~700km这一层大气称为热层。 在80~90km的区域,气温基本不变,随后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在阳光和各种宇宙射线的作用下,空气中的大部分分子发生电离,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的状态,所以也称热电离层,该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大意义。 5、逸散层(lonosphere) 700~3000km的区域称为逸散层。 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空气极为稀薄,由于空气受地心引力极小,空气和微粒可从该层进入宇宙。 第二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Transportation of Pollutants in Atmosphere) 地球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地球上所有的生命过程几乎都依赖太阳辐射能来维持。太阳光能使全球各圈层中的化学物质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光化学反应。 由阳光引发的光化学过程是环境中所发生的重要的化学过程之一。光化学是研究在紫外和可见光的作用下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科学。光化学反应的活化主要是通过分子吸收一定波长的光来实现的,而热化学反应的活化主要是分子从环境中吸收热能而实现的。光化学反应受温度的影响小,有些反应可在接近0K时发生。被光激发的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可以得到高内能的产物,如自由基、双自由基等。 光量子能量与化学键之间的关系: 一个光子的能量(E)可表示为:  E=h?=hc/? 一摩尔光子通常定义为一个einstein,波长为 ?的光的1 einstein的能量为:  E=N0h?=N0hc/?=6.02?1023 hc/? 若?=400nm,E=299.1kJ/mol ?=700nm,E=170.9kJ/mol ①通常化学键的键能大于164.4kJ/mol,所以?700nm的光就不能引起光化学离解。 ② ?100nm的光子能量很高,可以引起分子、原子的放射性蜕变或衰变,属放射化学范畴,不属于光化学范畴。 ③能引起光化学反应的波长范围100——700nm。 次级过程 初级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进一步发生的反应。 初级光化学过程的主要类型 在对流层中发生不同类型的初级光化学过程,但是对于气相主要类型有: (a)光解。一个分子吸收一个光量子的辐射能时,如果所吸收的能量等于或多于键的离解能,则发生键的断裂,产生原子或自由基。例如: NO2 + h? (290 ? 430 nm)? NO + O (b)分子内重排。例如: (c)光异构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