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从永磁体谈起.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6.1 从永磁铁谈起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在于,重点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注重科学探
究,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这一理念。
教学活动形式表现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进
行探究式学习。
本节课通过学生游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动手的热情,激励学
生亲自动手,从实验事实出发探索磁铁的性质、学会自制小磁针,培
养学生创造发明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基本的磁现象,知道“磁化”和“去磁”的简单方法,了
解磁性的广泛 用。
2、认识磁场,知道磁感线是形象的表示磁场的一种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磁体、磁场的基本性质。
2、通过用铁屑显示磁体的磁场分布,学习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的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磁体在实际中的 用和我国古代对磁学的伟大贡献,体
会物理知识的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磁性、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感线
教学难点:磁感性表示磁场
教 具:磁感线演示板、条形磁铁、马蹄形磁体、大磁针、细铁砂、
铁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设计(讨论)
出示:磁铁。磁铁大家都很熟悉,磁铁除了能吸引铁之外,还能吸
引哪些物质?磁铁是怎么制成的?指南针为什么能够指南北?磁带
为什么能记录信息?这节课我们将来研究一些简单的磁现象。
二、磁性
教师:磁铁能不能吸引一元硬币?
演示:磁铁吸引硬币。
教师告诉学生:硬币是用钴这种金属制成的,可见磁铁除了能吸
引铁,还可以吸引钴,不仅如此磁铁还可以吸引镍。
提 问:磁体能吸引铜铝吗?
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出什么是磁性。
磁性:像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
三、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磁性的分类:(一)来源:自然磁性和人造磁性
(二)形状:条形磁体和U 形磁体
四、磁极
提 问:如何判断磁性强弱?
学生:观察吸引铁钉的数量
提 问:磁体上各部分磁性强弱一样吗 ?
演示:1、条形磁体吸引铁砂
2 、马蹄形磁体吸引铁砂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磁体各部分磁性强弱不一样,两端
最强,中部最弱。
师:我们把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
师:由刚才实验可知磁性都有几个磁极?
生:2 个。
师:告诉学生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提 问:如何来区别这两个磁极?
演示:让大磁针或条形磁铁在水平位置转动,引导学生观察大磁
针静止时的指向。(演示前告诉大家北方、南方)、可做 2 次增加说服
力。
1、北极(N )
教师:由实验可知,大磁针静止时,总是一端固定指北,一端指南。
因此人们规定:磁铁静止时指北的一端称为北极
2、南极(S):指南的一端称为南极。
五、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提 问:磁极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演 示:
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得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提 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如何类似?
生: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 电荷相互吸引。
注:实验前可提 问学生为何要在条形磁铁底下放上圆竿,这样做
的目的是什么?
(减小摩擦力)
六、磁化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人造磁体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演示:
教师:铁块本来能不能吸引铁沙?(学生:不能。)这说明铁块本来
有没有磁性?
(学生:没有。)当我把磁铁靠近到接触铁块的过程中,铁块就能吸
引铁沙了,这又说明了什么?(学生:铁块有了磁性。)
磁化:使本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演示:将磁铁离开铁块,请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铁块只能吸引极少量的铁沙。
教师:这个想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铁块的磁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