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技术在水厂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应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防雷技术在水厂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应用摘 要:结合水厂防雷工程的实施,探讨了针对水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防雷技术,包括避雷装置,接地设计,自控设备及线路的雷电防护。
关键词:防雷技术 水厂 自动控制
中图分类号:TP39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a)-0002-02
随着供水量的增加和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供水系统中已使用了相当数量的计算机、RTU和其他微电子设备。目前水厂的自动化控制普遍采用由工业计算机IPC或可编程控器PLC组成的集数据采集、过程控制和信息传送于一体的监控网络。通过中控室的上位机监控现场设备的工作状况及调整运行参数,需要将上位机和现场的各个执行单元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密集而庞大的监控网络,进而自动完成全部生产运行。由于这些设备大量采用高度集成化的CMOS电路和CPU单元,其对瞬间过电压的承受能力大幅降低,成为水厂受雷电损害的主要设备。这就需要一种合理的工程保护方式,既要防护直击雷,又要防护雷电电磁脉冲,即综合防雷工程。
1 现代防雷技术
现代防雷技术要求实施系统防雷工程。IEC/TC-81(国际电工委员会第81防雷小组)的技术定义将现代防雷工作总结为:DBSE技术,即分流(Dividing)、均压(Bonding)、屏蔽(Shielding)、接地(Earthing),如果将这四项技术加之综合,成为有效的防护设备,以实现立体化、全方位的防雷目的。
2 雷击瞬间过电压危害
电子设备数据或讯号的存储与传输都有可能受到瞬间过电压的干扰而引起丢失,导致电子设备暂时瘫痪或误动作;如果反复的对其产生影响则会降低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严重时可能造成元器件及设备烧毁,这些都将对工作和生产生活造成影响。一般来说都将水厂自动化系统的控制站设于构筑物内,在电缆沟中铺设电源线、网络线,所以受到直接雷是不太可能的,对其防护的重点主要是感应雷。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计算机类设备雷击事故的原因中感应雷侵入占到85%,雷电波侵入主要通过信号线、天线馈线、电源线和通讯线侵入,并分别导致I/O模板、通讯模板、电源模板的损坏。
依照瞬间过电压的危害、产生途径和大量应用高集成CMOS电路的自控系统以及CPU单元及集监测、通讯、控制为一体且分散的特点,我们认为对自控系统要尽可能降低雷电带来的损失,就必须采取系统的、综合的防雷措施。特别应从对外部直击雷的侵袭以及从电源、信号线入侵的感应雷电流及过电压进行泻放和拦截为手段,并以接地系统、线路浪涌拦截,线路屏蔽、等电位联结等措施来提高水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雷电防护能力,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完整的防护系统。
3 防雷技术在水厂自控系统中的应用
3.1 接地
要实现防雷目的最根本的措施是“泄放”,因而对“接地”且不可掉以轻心。在厂内的接地一般要有计算机自控系统接地、强电设备及配电系统接地、构筑物接地。如不能合理配置这三种接地,极有可能在遭受雷击时,自控系统会被来自接地网的反击。
对于计算机自控系统这样一个特殊的用电系统,可以采取下面的几种接地方式:安全保护地(4Ω),直流工作地(逻辑地、信号屏蔽地等2Ω),系统工作地(4Ω)。在对设备进行安装时,是难以将他们分开的(由其是对PLC系统),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可能是最好的。接地电阻至少要2Ω。目前一般都将水厂的三大接地网分别铺设。虽然部分联合接地方式也有采用,但在分开设置在水厂中还是比较好的选择,主要因为以下几点。
(1)在修建时水厂里的建筑物大部分都未对计算机等弱电设备加以考虑,且本身其设备地和接闪地已分别铺设。
(2)在水厂内,在给普通用电设备供电的高、低压配电系统中,一般都采用一个接地系统,在雷击和运行时,由于用电的复杂性,通常零线电流不为零(Id)。如采用联合接地时(Rd),计算机接地电位必然被抬高到Id Rd,因此有可能导致反击的产生。
(3)应注意避免在地网分开铺设时,地网之间产生的闪络。当遭受雷击时,地网及附近导体中会感应出很高的电位,如果将地网分开,则可能导致接地体向其它的接地体闪络。所以,当涉及自控系统接地时,地网之间的距离SK应大于10m。
3.2 等电位联结
为使自控系统机房内防雷区交接界面处做好等电位联结,应将建筑物自控系统机房内各种金属部件用接地线联结,以改善机房内的电磁环境。等电位联结是用连接导线,把自控系统机房内的各种设备以及导电体、金属线槽等与建筑物的综合接地系统相连接,把不同暂态过电压区域之间所形成的暂态电位差消除掉,使之构成电气上的等电位联结整体。
另外,在界面处,将所有穿过防雷区界面的导电物、屏蔽层、信号SPD或者通信线的屏蔽层做局部等电位联结。出入机房的电力线,通信线等在不同位置时,应该就近连到综合等电位联结带上。
自控系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