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探讨.doc

发布:2018-03-13约4.34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探讨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对“数据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4-0024-03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用计算机解决任何实际问题都离不开数据表示和数据处理,而数据表示和数据处理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数据结构及其实现。数据结构课程要求达到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两个目标,是理论和实践要求都非常高的课程。其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在计算机科学中许多有深度的研究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为学生今后从事理论研究、应用开发、技术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数据结构”课程的特点是逻辑性强、概念多且抽象、实践性强,学生不容易掌握。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这门课程时,不知道怎么学,课程学完后也不知道学了些什么,对学过的知识也不知道如何应用。针对这些现象,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最常用的数据结构,理解数据结构内在的逻辑关系,数据与关系在计算机中存储表示以及在这些数据结构上的运算和实际的执行算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设计能力以适应学科迅速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需要,是本门课程的目的和宗旨。如何教好数据结构课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笔者对近年来教学经验的总结,针对我校学生的状况,在教学资源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做了相应探索。      1教学方法改革      在“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便能够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体有形式有:   1.1以学生为主体,改变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作用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育观,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发现创新知识的能力为主,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地位。利用指导法教学、启发式教学来体现 “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1.2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不再满堂灌,整本讲   在理论部分,根据“数据结构”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学内容去粗取精,提炼出该课程每章、每节的框架体系,从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数据的运算三个方面去组织教学内容,重点突出、简洁明了,而不求面面俱到。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预见学生会对那些内容感到困难,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并把需要的知识提前做交待,使学生有充分的准备。在实践部分,考虑到学生编程能力上的薄弱,选择实验题目不太难,但知识点明确,同理论部分很好的结合的内容。注重提高实验课的质量,通过预先讲解程序流程,要求学生编写程序草稿,讲解程序实例的方式,让学生准备充分。对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布置一些技巧性较强的题目,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同时对本门课程的前序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目前是C语言)的教学安排也做了改进,为本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做好铺垫。   1.3共性化与个性化相结合教学   从教学形式上有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习题课等共性化教学环节,也设置了答疑?p质疑等教学环节,还通过网络将课程电子讲义、电子教案、上机实验、课程设计、算法的动画演示,以及相关中、英文参考资料等资源上网,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条件或自主实验时间,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共性化与个性化相结合,既可以起到教师主导作用,也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学习的需求。   1.4注重范例教学   课堂讲授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实践,从直观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实践,范例教学在数据结构的算法思想讲解中能发挥其无法比拟的优势。对数据结构中的主要算法和一些抽象的概念,可以尽量先从直观意义或具体实例解释着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宜多画图,多举例,多解释。这种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在数据结构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这样处理。例如:讲解队列的概念时,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排队的过程来反映队列中插入、删除的原则,再结合计算机中的操作队列、打印队列的应用来说明。对二叉树的遍历的算法过程可通过一个特定的二叉树的例子说明其遍历思想,再推广到一般的二叉树的情况等等。   1.5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数据结构课程主要介绍数据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以及算法。算法的思想需要通过一种程序设计语言加以描述并在计算机上实现。我们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也很注重实验课,注重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结构”的思想与概念。      2科学授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组织是否科学合理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果。任课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