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切入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切入点
以课例为载体开展校本教研工作
江西省兴国县列宁希望小学 钟发俊 吴才岳
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部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近年来,我校在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中就“如何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以构建学习型组织为切入点,以课例为载体,构建比较完善的以校为本的教研载体”进行了探索,开展了有效的校本教研工作。构建了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三位一体的校本培训模式。我校的做法是:
一、搭建三个平台,建立学习型组织,开展校本教研工作。
??校本教学研究旨在促进学校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自我超的内在机制,成为名副其实的学习型组织? 将学校的办学目标与办学理念,内化为教师群体的共识通过校本培训,使教师确立正确的学习观,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终身与书籍为友”的理念,营建起自己的广泛的教学支撑体系,使教师逐渐掌握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现代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学校多方创设条件,为教师学习提供便利,进一步增大学校书量,特别是增加了反映教研教改前沿水平的教育期刊杂志供教师阅览,不断丰富教师的学习资源,有效地帮助教师形成泛的阅读视野。“三带四领先”(三带是:带好一个科研课题、带好一个、带好一;四领先是理念领先、科研领先、创领先、学习领先),努力争当“育才” 型领导,开拓创新、执著追求,焕发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激励着教师们学习的热情,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方 式 方 法 效 果 同备一节课 以备课组为单位对某一课例进行集体备课,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争论,集优成课。 形成团结协作,资源共享,提高师能,相得益彰的学习研究共同体。 同上一节课 由二个教师在不同的班级执教同一教学内容,由专人评点。 同说一节课 由备课组为单位,对教材的重、难点,关健点进行分析,创新教学思路。 同议一节课 以教研组为单位,对某一节课进行评议,感悟“出彩点”,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调控、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要求议后教者写出教学案例与反思。 同研一节课 以课题组为单位,对某一课题进行研讨交流,并上升到理论,形成文字。 同析一篇案例 以备课组为单位,对教育期刊的某一案例进行赏析,细细口味,对如何借鉴价值进行探讨。 (三)、搭建教师展示、提升的平台,激发学习热情。
要让教师有学习成就感,就必须给予教师展示的机会。为此我校每期都要开展优质课比赛,优质案例评比、优秀论文比赛,优秀读书笔记评比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学习热情。上学期我校就有12篇论文在各种刊物发表。
二、以课例为载体,开展有特色的校本研究。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教学研究不是专职人员的专利,应该是所有教师的权力和责任。只有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以研究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从事教学工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学校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才有真正的可能以教师为主体所从事的教学研究不同于以倡导“思想观念”和“理论流派”为己任的象牙塔式的研究,更多的应该是“问题解决”式的行动研究,是自觉和主动地致力于探索和解决自身教学实践中的教学问题,从而达到改进教学实践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研究流程
__
课例研究有利于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吃一堑,长一智”,在反思中前进,在前进中探索,在探索中积累,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以校为本活化课改教研培训方式。??? 1、树立“以教师发展为本”的培训理念,积极创建“教师论”制度,培养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习、实践、反思,做研究型、学者型教师。通过“教师论谈”制度的确立与实施为教师们搭建平台,让教师们在“论谈”的平台上进行理念的洗礼。论活动面向全体教师,采用教研组交流与全校汇报相结合的方式,由每一位教师轮流主讲,其他教师参与讲座甚至辩论。通过论谈活动中的实践和体验使教师在不断交流、不断讨论中获取新知,从而不断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增强教师创新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创新的热情和主动性。????2、将校本培训与实施课改有机结合。为进一步确立“以校为本”的教研运行机制,增强校本教研的生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加速学校学习性组织的构建。切实提高教师们实施课改的能力,培养其具有反思意识和实践能力,我将校本培训与实施课改有机结合,引导教师从教学实践出发,自选课题,并成立课题组,有专门领导负责带课题实验,定期进行交流。根据学科、学段教学的需要,根据教师群体多层次发展的需要,以自荐为主要方式,每双周进行一次“自我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