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物化学:第二章核酸的结构和功能.doc

发布:2020-10-28约2.7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名词解释 脱氧核苷酸 T?C 环 Z-DNA 增色效应 核酸分子杂交 Tm值 碱基互补 核小体 基因 填空 1. 双螺旋结构稳定的维系横向靠__________________,纵向则靠________________维持。 2. 体内常见的两种环核苷酸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 和核糖或脱氧核糖通过 键形成核苷。 4. 在典型的DNA双螺旋结构中,由磷酸戊糖构成的主链位于双螺旋的 , 碱基位于 。 5. Tm值与DNA的 和所含碱基中 的 成正比。 6. 脱氧核苷酸或核苷酸连接时总是由 与 形成3′,5′-磷酸二脂键。 7. tRNA 均具有 二级结构和 的共同三级结构。 8. DNA分子的两条链呈反平行走向是由于 和 。 问答 为什么说DNA和RNA 稳定性不同是与它们的功能相适应的? 已知人类细胞基因组的大小约30亿bp,试计算一个二倍体细胞中DNA的总长度,这么长的DNA分子是如何装配到直径只有几微米的细胞核内的? 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式的要点及其与DNA生物学功能的关系。 一种DNA分子含40%的腺嘌呤核苷酸,另一种DNA分子含30%的胞嘧啶核苷酸,请问那一种DNA的Tm值高?为什么? 细胞内有哪几类主要的RNA?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脱氧核苷与磷酸通过酯键结合即构成脱氧核苷酸,它们是构成DNA的基本结构单位,包括dAMP、dGMP、dTMP、dCMP四种。 2. TφC环是tRNA的茎环结构之一,因含有假尿嘧啶(φ)而命名。 3. 这种DNA是左手螺旋。在体内,不同构象的DNA在功能上有所差异,可能参与基因表达的调节和控制。 4. 增色效应是指DNA在其解链过程中,DNA溶液的A260增加,与解链程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5. 热变性的DNA在缓慢冷却过程中,具有碱基序列部分互补的不同的DNA之间或DNA与RNA之间形成杂化双链的现象称为核酸分子杂交。 6. DNA变性过程中,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Tm)。在Tm时,核酸分子内50%的双链结构 被解开。Tm值与DNA的分子大小和所含碱基中的G+C比例成正比。 7. 在DNA双链结构中,碱基位于内侧,两条链的碱基之间以氢键相接触。由于碱基结构不同造成了其形成氢键的能力不同,因此产生了固有的配对方式,即腺嘌呤始终与胸腺嘧啶配对存在,形成两个氢键(A=T),鸟嘌呤始终与胞嘧啶配对存在,形成三个氢键(G≡C)。这种配对方式称为碱基互补。 8. 核小体由DNA和组蛋白共同构成。组蛋白分子共有5种,分别称为H1,H2A,H2B,H3和H4。各2分子的H2A,H2B,H3和H4共同构成了核小体的核心,DNA双螺旋分子缠绕在这一核心上构成了核小体。 9. 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或单元,含有编码一种RNA、大多数情况是编码一种多肽的信息单位。 二、填空 靠配对碱基之间的氢键 ;疏水性碱基堆积力 cAMP ;cGMP 碱基; 糖苷键 外侧; 内侧 分子大小; G+C比例 前一个核苷酸的3′-OH;下一位核苷酸的5′位磷酸 三叶草形; 倒L形 核苷酸连接的方向性; 碱基间氢键形成的限制 三、问答题 DNA与RNA在稳定性上的差异与它们的糖的成分相关,脱氧核糖的存在赋予DNA相对稳定性,从而保证了遗传信息在亲代细胞中的稳定存在及向子代细胞传递时的忠实性。RNA的功能主要是指导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这一过程需要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多重的调控。RNA在细胞中的不稳定性使其具有半衰期较短的特点,这就为细胞功能的调控提供了机会。 约2米(10bp的长度为3.4nm,二倍体)。在真核细胞内,DNA以非常致密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核内,在细胞生活周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以染色质的形式出现,在细胞分裂期形成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是DNA的超级结构形式。染色体的基本单位是核小体。核小体由DNA和组蛋白共同构成。组蛋白分子构成核小体的核心,DNA双螺旋分子缠绕在这一核心上构成了核小体的核心颗粒。核小体的核心颗粒之间再由DNA(约6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