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唐代笛诗——先唐时期与唐代笛诗概况及意象、情感分析.pdf
横笛吹彻总关情
——浅论唐代笛诗
目录
1.先唐时期笛诗概况
2.唐代笛诗概况
3.唐代笛诗常见意象分析
汇报人:华南师范大学刘光南
4.唐代笛诗常见情感分析
时间:2023年11月28日
5.唐代笛诗笛曲个案分析
01先唐时期笛诗概况
笛子是一种边棱音气鸣乐器,常以竹子为原材料制成,又被称为“竹笛”。笛子是
最为古老的中国传统乐器,1987年在河南省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距今已有约8000年的历
史,这是后世竹笛的雏形。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吹奏乐器之一,笛子深刻地参与到了
中国古代各个文化阶层人士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了他们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笛诗,指的是与乐器笛有关的诗歌,即诗题或内容中包含笛的诗歌。这些作品当中
的笛,不仅是乐器本身,而且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义与深刻的思想价值。唐代笛诗,是
我们了解唐代社会文化发展水平与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窗口。
01先唐时期笛诗概况
笛要与文学,尤其是要与诗歌产生联系,其必要前提是文化阶层对笛的普遍了解与接受。
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关于笛的文学书写,如宋玉《笛赋》运用比喻手法,细致入微地
描摹了笛声给听众带来的震撼人心的悲痛感觉。进入汉代,赋成为主流文学体裁,这一时期涉及到
笛的文学作品也主要是赋,如马融《长笛赋》以古代名人的人格特点来形容笛声的音乐特征,使得
笛音更加可感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些宴游诗会提及笛,如曹丕《善哉行》、陆机《顺东西门行》、鲍照《代
堂上歌行》。由诗歌内容可以看出,笛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主要作为贵族阶层宴饮场合的演奏乐器
出现。在数量方面,根据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统计,该时期涉及到笛的诗歌共有52首,
诗中笛的种类也比较丰富,如羌笛、龙凤笛、牧笛、玉笛等。
02唐代笛诗概况
《全唐诗》中内容与笛相关的诗歌有430首,其中直接咏笛的有30首,写景抒情中包含咏笛的有
220首,虚写笛声以营造意境的180首,涉及到的诗人有160余位。相比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笛诗
的数量迅猛增加,诗歌的题材与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画面也比前代广阔了许多。诗人们以笔抒怀,创
造出了一片异彩纷呈的笛诗天地。
《全唐诗》中,初唐时期的笛诗有17首,刘孝孙、李峤等人都写有咏笛诗。这一时期的作品着眼
于描摹笛声,借笛声抒发内心复杂的情感。
盛唐时期,笛的意象大量进入到诗歌创作当中。检索《全唐诗》可知,盛唐笛诗有90首左右,
其中创作较多的诗人是李白、杜甫和刘长卿。李白写有18首笛诗,其中有9首专门咏笛曲、笛声;杜
甫创作了咏笛诗17首,借笛声伤离别、表思亲、念故园;刘长卿写下10首笛诗,悠扬的笛声与他含
蓄蕴藉、清冷澹远的诗风相得益彰。
02唐代笛诗概况
中唐时期的笛诗数量有130余首,常常通过描写笛声抒发内心的苦闷,或是通过运用笛典、描
摹笛曲等独特的方式,诉说人生的坎坷、时运的不济,如窦牟《奉诚园闻笛》。中唐诗人们还擅长
通过咏笛表现戍边将士的辛酸艰苦与强烈的思归情结,如李益《从军北征》。
晚唐时期笛诗有210多首,作品中的笛子形象以牧笛为主,诗中的背景多是田园、山林、江畔
等优美清静的环境。晚唐诗人着意于借笛声表达无限的孤独寂寞,展开对往事的追忆、对故人的追
念。如许浑《尝与故宋补阙次都秋夕游永泰寺后湖今复登赏怆然有感》、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阁下宛溪夹溪居人》,都是以笛声衬托自然环境之清幽僻静。
03唐代笛诗常见意象分析——笛
笛子的声音清脆婉转,悠扬空灵,声调高昂,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笛往往与侠客、牧人、
隐士等充满超脱意味、远离世俗的人群联系起来,这便赋予了笛高雅脱俗、超然物外的含义。因此,
笛在诗歌中通常能营造清丽淡雅的氛围,帮助世人过滤掉世俗红尘的纷扰与喧嚣,唤醒人心深处最
天然的本真情怀。如岑参《梁州陪赵行军龙冈寺北庭泛舟宴王侍御》“唱歌江鸟没,吹笛岸花香”。
又如杜牧《寄题甘露寺北轩》:“孤高堪弄桓伊笛,缥缈宜闻子晋笙。”
玉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代表君子高尚温润的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