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当代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形势与政策).pdf

发布:2025-01-05约6.59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当代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形势与政策)--第1页

当代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

论文摘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对外交往的持续扩大,中国与世界

的联系空前紧密,中国的外交也需要有-与时俱进的新理念。从“和谐社会”到

“和谐世界”,中国将和谐从内政延伸到外交,开创了中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新

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中国外交

一、中国新外交的提出

2004年,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2005年,中国在亚非峰会首次提出“和谐世界”理

念,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首次在代表世界最高权威的讲

坛上,以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名义,提出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

界”思想。随后,这一理论不断在APEC、二十国财长会议上频频被提起。

我们看到从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再到倡导世界各国携手共建“和谐世

界”,中国不断完善着对自身、世界以及对外关系的认识,将“和谐”从中国内

政延伸到外交。作为2005年中国外交的最大亮点,可以说,“和谐世界”已渐

渐成为中国外交理论的主轴。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关系,反映的正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与

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核心是“和

谐”,其本质是相同的,只是具体所指的目标不同。建设“和谐世界”是构建“和

谐社会”的重要外部条件。中国政府明确阐述了“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

内涵:中国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则是“坚持多边主

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

界”。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思想体现了中国内外政策的高度统一。“和谐

社会”理论的提出。是中国领导人对自身执政能力如何提高的深刻认识,是如何

治理内政和承担维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责任的深度思考。而“和谐世界”

理论的提出,是国内执政理念在外交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中国领导人对国际事务

冷静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是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深度探索。

二、中国新外交的表现

当代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形势与政策)--第1页

当代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形势与政策)--第2页

1、推广“国际和谐社会”

“和谐世界”所追求的发展是普遍发展和共同繁荣,不是富者愈富、贫者愈

贫,南北差距越来越大。反观现实世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困难很多,

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被进一步边缘化的危险。国际社会不和谐表现明显

加强,造成国际社会不和谐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发展不平衡、不迅速、不和谐。

因此,国际上同样需要一个和谐社会。过去两年,中国政府倡导建立“和谐”

社会,并将“和谐”理念延伸到处理国际事务的实践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

首脑会议发展筹资高级别会议上中国公开承诺:中国决定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

39个最不发达国家部分商品零关税待遇;将进一步扩大对重债务国和最不发达

国家的援助规模;将在今后3年内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亿美元优惠贷款及优惠

出口买方信贷,用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在今后3年内增加对

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相关援助;将在今后3年内为发展中国家培养3

万名各类人才。中国的庄严承诺,充分体现了泱泱大国的风范和对世界和谐发展

的杰出贡献。

2、尊重各国外交文化,增强国家“软实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