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第四章第四节资本主义工资.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工资往往被看成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为什么? 1.工人出卖的是一定时间的劳动力,但是,看起来好象是出卖一定时间的劳动。 2.工资往往是在工人劳动之后才支付的,所以被误认为是劳动的价格 3.由于劳动的时间、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不同,工资也有所不同 4.劳动是工人谋生手段,工资往往被看作是劳动换来的。 二、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或者说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讨论思考】 资本家——“我支付一天工资,工人做一天工,这是公平的等价交换” “工人和资本家一个出劳动,一个出资本,才能进行生产。工人资本家之间是合作关系,因此社会是和谐的” ——请问,这些说法为什么是错误的? (1)抹杀了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使用(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之间的区别 ; (2)掩盖了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之间的区别; (3)是最具欺骗性的一种剥削形式 三、工资的基本形式 1、计时工资:按照工人的劳动时间来支付的工资。可以按照小时、日、周、月等单位来计算。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计时工资的计算单位有逐步缩短的趋势 劳动价格 = 劳动力日价值 / 日工作时数 2、计件工资 计件工资之所以能广泛流行起来,是因为: (1)可以此更好的控制产品的质量。 (2)可以此控制工人的劳动强度。 (3)增强工人之间的竞争,不利于工人的团结。 2、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的关系: 在物价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两者变动是一致的,即实际工资随名义工资提高而提高。 在物价水平提高时,名义工资不变,实际工资下降;名义工资虽然也上升,但当上升幅度低于物价上涨幅度时,实际工资仍然下降。 3、绝对工资与相对工资 绝对工资是指工人得到的工资的绝对数额; 相对工资则是指在新创造的价值(V+M)中,工人得到的数额所占的比例,它反映工资与利润的相对份额。 在工人绝对工资额上升的同时,相对工资有可能下降。 二次大战以后,西方国家工人工资的变动趋势是,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工人工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又趋于下降。 课上练习:计算题 吉林省辽源煤矿在日伪时期“ 万人坑”里,发现死难矿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张欠债工票,上面记载18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34元。据资料记载,当时工人每日产煤1.88吨,每吨煤市价22.65元,每吨煤生产费用(包括支付工资在内)14.90元。 试计算: (1)资本家一个月在牛世清身上榨取多少剩余价值? (2)每个月剩余价值率为百分之多少? 题解: 1、先求工人生产一吨煤为资本家带来的剩余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费用和剩余价值两个部分构成的。即w=k+m, ∴剩余价值量的计算方法是: m=w-k。 ∴每月的剩余价值量=(22.65元-14.90元)×1.88×30=7·75 × 1·88 × 30=437.10元。 题解: 2、 m′=m/v=437.10元/32.34元=1351.58% 答: (1)资本家一个月从牛世清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为437.10; (2)月剩余价值率是1351.58%。 * *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 资本主义工资 表面现象: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本质: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为了揭露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必须严格区分劳动力和劳动这两个不同的范畴 2、为什么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1)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如果劳动是商品,其价值量就无法衡量计算。 (2)劳动在出卖之前,没有独立存在的物质实体。 (3)把劳动看成商品,不是违背价值规律,就是违背剩余价值规律。 ——原因就在于把工资看成了是劳动的价值和价格,具有等价交换的形式。 3、工资被看成是劳动价值和价格,是最具有欺骗性的 注意:这里的“劳动价格”是指“劳动力每小时的价格” 小时工资制的好处:可根据生产的需要来调整工作日的长度。但对于工人来讲“既受劳动过度之苦,又受劳动不足之苦” 考察计时工资,不能只看工资总额,必须同工作日长短和劳动强度联系起来 例如:甲乙工人日工资均为100元,但甲工作时间为5小时/天,乙为10小时/天,请问:谁的工资高一些呢? 甲劳动价格=100元/5小时=20元/小时; 乙劳动价格=100元/10小时=10元/小时。 按照工人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的产品数量或作业量支付的工资,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除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外,劳动力价值还有一些派生形式,如奖金、津贴、补助等,其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