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7元素定量分析.ppt

发布:2018-02-26约7.16千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7元素定量分析 7.1概述 元素定量分析:测定有机化合物组成元素含量的科学。 7.1.1元素定量分析目的 A.确定有机化合物组成; 常用于全新化合物分析,是确定其结构的必需一环。 B.确定有机组分含量; 常见于无合适分析方法或分析方法繁琐的化合物含量测定,此时可利用其所含有的某一特征元素,通过测定其含量而折换成该化合物的含量。 例 7.1.2.分析对象   常见元素:C、H、O、N、X、S、P?   氧易从环境中带入,很难准确测定,一般采用测定其它所有元素含量,然后从100%减去而得。 7.1.3基本步骤 A.试样分解:将复杂化合物分解为各元素的常见化合物;   采用方式有:干法分解——燃烧法 湿法分解——消化法(用浓H2SO4或H2SO4+HNO3) B.消除干扰组分:视具体情况,采用分离或掩蔽手段消除。 C.测定:化学法、物理法或物理化学方法测定。 7.2碳和氢的测定 C,H,有机物基本元素,常用干法分解。   样品+O2 在催化下燃烧,生成CO2、H2O:碱吸收、干燥剂吸收。然后用重量法定量。即W2-W1 测定的关键因素   A.样品燃烧必须完全:充分O2,良好催化剂。 B.干扰组分的消除。确保其它元素燃烧的产物不被吸收: 7.2.1试样的燃烧分解 催化剂:常用AgMnO2(二氧化锰和Ag),Co3O4 AgMnO2:混合物,非化合物,AgMnO4→ Ag + MnO2 +O2   其中Ag为单质,均匀分散在MnO2中,很活泼,吸收S、X元素的能力很强。 7.2.2一般干扰元素消除 7.2.3燃烧产物测定 7.2.3.1吸收剂 A.吸水剂:CaCl2,CaSO4,硅胶,P2O5,Mg(ClO4)2。 常用Mg(ClO4)2 特点:吸水快,容量大,60%自身重,吸水后体积缩小,不会堵塞,非常理想的吸水剂。 B.CO2吸收剂 酸性气体,故应采用碱性吸收剂。 碱石棉:用浓NaOH溶液浸泡后的石棉,干燥后粉碎成20-30目的颗粒。其中石棉作为支持介质,以免吸收后堵塞。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由于NaOH 吸收CO2,同时生成水,这部分水是否需要保留在该吸收管中? C.NO2吸收剂   由于NO2非测定对象,不应在以上两支吸收管吸收。如何 避免NO2在这两支吸收管被吸收而干扰测定?   在适当位置用只吸收NO2的吸收剂将其吸收。 活性二氧化锰,酸性还是碱性氧化物?   MnO2.H2O + 2NO2 → Mn(NO3)2 + H2O   对后续测定有无影响?此吸收管应在什么位置? 碱石棉 7.3氮的测定   通常将有机物中的N经合适的方法转变成N2或NH3,然后测定。   杜马法(燃烧法) — 难分解物质,以体积量度或气相色谱测定产生的N2 (g)。   克达尔法(消化法) —胺类 ,用容量法或分光光度法测定生成的NH3 。   两法特点:后者设备简单,操作不太复杂,准确度也较高,应用最多,但只能测定氨基氮(还原态氮,氧化态-3),对于氧化态氮(-NO,或 –NO2,-N=N-)等不能直接测定,须还原后才能用此法测定—还原后克达尔法。   前者设备复杂应用不多,但适应面广,常在克达尔法测定可疑时用以核对结果。仲裁 7.3.1杜马法  干法分解:含N化合物→N2,量气法计量  在燃烧管中填有氧化剂和金属铜粉,在CO2气流中,在600~800℃燃烧分解,使之转化为N2。 7.3.2凯达尔法 7.3.2.1测定原理  H2SO4消化分解 7.3.2.2基本步骤  消化,碱化蒸馏,吸收,滴定 A. 消化:在定氮烧瓶中,用浓H2SO4和催化剂使样品在高温(≈400℃)下分解 R-NH2 + H2SO4 → CO2 +H2O + SO2 + NH4HSO4 催化剂:加快样品的分解过程,因特定为加快消化过程,亦称消化剂。 常用分三类 第一类,K2SO4,Na2SO4 物理类消化剂 特点:无化学催化作用,即实际上并不在任何步骤参与消化反应。难挥发性物质,通过提高溶剂沸点,即升高反应温度而加快反应速度。 H2SO4:Tb = 330℃,加入以上物质达到20%左右时,可达 400℃。 注意事项:使用应当适量,一般0.35g—0.45g/ml H2SO4,太多时可能造成温度过高,使NH4HSO4分解而损失。 第二类,分解类催化剂:CuSO4,Se(硒)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