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普通物理.docx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学校名称:内蒙古民族大学
课程名称:普通物理
授课教师:韩元春李鸿明冯立芹
蔡春雨萨仁高娃等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普通物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学校名程
内蒙古民族
大学
课程名称
大学物理
一级学科
物理学
(0702)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授课专业
理工科
各专业
课程性质
必修课
第一部分基础信息分析
教学内容、教学背景、学情分析
1.教学内容: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由物学基本原理理、基本思想和方法构成的“普通物理”课程是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必修课。
本着“学物明理”的初心,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它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渗透在自然科学以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是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钥匙和手段,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课程由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刚体力学、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气体动理论、热力学基础、静电场、稳恒磁场、变化的电磁场等九部分组成。
2.教学背景:
普通物理课程是理工科大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对于非物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可能不会直接运用物理学的定律和公式去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当中从所学到的物理学知识及物理学研究方法中得到益处、受到启迪,甚至激发出灵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其专业的密切性,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目标。
在课程中融入德育元素,充分发挥专业课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不但可以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还能提升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学情分析:
非物理专业学生,物理基础不扎实、学习物理兴趣不浓,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可以充分发挥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物理素养,实现“学物明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物理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物理素养,利用物理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促进专业学习。对于非物理专业学生来说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从物理知识及物理学研究方法中得到益处、受到启迪,激发出灵感就是普通物理课程的目的。物理基础差或对物理不感兴趣的非物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分析生活案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课程思政让学生感知物理与生活、物理与专业的密切关系,从而使学生热爱物理、热爱专业学习。
我校普通物理课程是对理工科16个专业包括校企合作学生授课,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普通物理为新工科建设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物理素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促进专业学习服务,教学团队在普通物理课程知识传授过程中结合课程特点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实做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2.能力目标:
本课程突出以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教学内容、方法、评价体系改革为核心,构建全新的课程教学体系。运用物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生活案例的分析和研究,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将课程内容分为力量生活、和谐生活、温情生活和高效生活四大部分,对应讲解了刚体力学、振动和波、热学和电磁学的相关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将对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够触类旁通的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习者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为学习者揭开物理知识的“神秘面纱”。
3.德育目标:
物理是从实际中出来,又回归于实际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的内容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反映,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本课程具有覆盖专业多、授课学生广的特点,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对不同专业实施思政教育不同,如工科类专业要在课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深度挖掘大学物理课程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家国情怀、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伦理的思政教育元素,引导学生诚信做人,增强社会责任感、民族认同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师范生的教学能力、蒙语授课学生的深度学习、自主学习和知识更新能力、校企合作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切实有效的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实施过程中深入挖掘物理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以物理课程为载体,以思政教育为灵魂实施德育教育。避免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充分发挥大学物理课程的立德树人的功能,真实有效的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