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程思政:普通生态学.doc

发布:2025-03-13约1.42万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普通生态学》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普通生态学

任课教师:徐松鹤

所在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适用对象:生物科学(本科)

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绪论

基本内容:

一、 生态学的定义

二、 生态学历史、对象与范围

三、 生态学的分支科学、交叉学科

四、 生态学发展动态

五、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新课导入:

从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入手,提出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进而导入分析,任何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从环境中获取资源,环境对生物而言就是资源;在这种情况下生物就与环境产生了生态关系;生态学就是研究这种关系的一门科学。

教学重点:

生态学的本质与内容:环境对生物的决定和塑造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适应环境的生物对环境的改变作用。

教学难点: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论:观察法;实验法

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教学内容解析(概念、原理、范例):

主要概念:生态学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副生物圈进化生态学化学生态学GAIA学说

内容分析:

生态学的定义

介绍生态学的概念。应包括不同作者的定义,但应该对最为简单的、最为广泛采用的定义有肯定的赞同。

生态学研究历史、对象与范围

简单介绍生态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在各个阶段的研究的中心内容。重点介绍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生态学的分支科学、交叉学科

1.分枝学科

2.与生物学分支学科的交叉;

3.生态学在生命科学体系中的应用性学科;

4.生态学与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交叉;

5.生态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

生态学的发展动态

1.作为基础科学的生态学的发展动态;

2.生态学应用领域及其应用学科的发展动态;

3.生态哲学、生态智慧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1.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生态学的观察、实验

3.生态学如何以小见大:样方技术,取样技术

本章小结:

生态学是什么?——研究对象,概念,分支学科,交叉学科

形成和发展;——主要的历史阶段,代表性任务,重要学术著作

现状如何?——对象变化;手段变化;范围扩大

如何学习?

课外作业:

1、什么是生态学?你认为生态学的本质是研究什么?

2、生态学的研究层次有哪些?这些层次在生态学不同的发展时期各有哪些偏重?

3、生态学的发展分为那几个时期?各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哪些?各时期的研究对象有什么特点?

4、现代生态学的发展有哪些特点?如何认识“生态学的社会化、生态学必须科学化”?

建议读物:

1、孙儒泳,李庆芬,牛翠娟,娄安如.2002.基础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4

2、孙儒泳,李博,诸葛阳,尚玉昌编.1992.普通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10

3、李博主编.1999.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

展开问题的思路:

不同历史时期,生态学研究对象的扩大与解决人类生存发展问题的关联性,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各种环境问题随之而来。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科学探索精神。

参与性讨论:

如何认识社会生态化、生态社会化?中国的社会生态状况如何?引导学生政治认同感和家国情怀。

如何认识生态学和生物学其他学科在认识论上的异同?

启发思考:

目前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为什么需要生态学来进行引领?引导学生树立符合自然规律的价值需求理念,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

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第二部分有机体与环境

基本内容:

一、环境因子及生物对环境因子的适应

二、环境因子:光

三、环境因子:温度

四、环境因子:水

五、环境因子:土壤及其它非生物因子

新课导入:

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和能量构建自身是生物生长发育的必然过程,认识自然界生物可利用物质和能量的状态、性质、数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是生态学研究的基础。这些能量和物质以及影响能量和物质的因素及其对生物的影响就构成了个体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教学重点:

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综合、主导、限制、直接/间接、阶段性、不可替代和相互补偿

光、温、水、土——对生物有什么用?生物如何获得取这些资源?

正常条件下生物如何适应(时间、空间变化)?太多、太少将产生什么影响?生物如何适应?形态结构、生理生化、行为适应

教学难点:

生物的适应组合;适应辐射

教学内容解析(概念、原理、范例):

主要概念:物种(种),种群,环境生态因子环境因子

主导因子最小因子法则耐受性法则限制因子生态幅适合度指示生物驯化休眠滞育内稳态阳性植物叶面积指数光饱和点昼行性动物光周期现象短日照植物Bergman规律Allen规律三基点活动积温物侯少浆液植物恒渗植物团粒结构

内容分析:

第一节环境因子及生物对环境因子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