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版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doc

发布:2025-03-26约2.3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4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30分钟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解析】选A。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自发掀起抗英斗争,对英军进行了打击,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故A正确。

2.“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是 ()

A.清军平定回部叛乱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清政府镇压起义军

D.刘永福黑旗军在河内大败法军

【解析】选B。由诗句中的“湖湘子弟”“天山”“玉关”可推断此诗反映的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务,故B正确。

3.美国人马士对中日甲午斗争中的一次战事评价为:“从那一天起,海上的优势就始终被日本占去了。”此战事指的是 ()

A.日本挑起战端

B.黄海海战,日本限制黄海制海权

C.日本进攻辽东半岛,占据旅顺、大连

D.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解析】选B。依据所学学问可知,黄海海战之后日本限制了黄海制海权,使得“海上的优势就始终被日本占去了”,故B正确。

4.光绪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牺牲是在 ()

A.三元里抗英中 B.黄海海战中

C.威海卫战役中 D.淮海战役中

【解析】选B。在中日甲午斗争中的黄海海战中,邓世昌下令中炮后倾斜的“致远”舰去撞击日舰,不幸被炮弹击中沉没,全舰官兵壮烈殉国。

5.“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简单被各种各样的人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

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

【解析】选A。依据材料可知,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而且被清政府利用,最终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故选A。

6.1902年,严复评议义和团运动时说:“庚子妖民愚竖……特愚妄愤戾,而其术又纯出于野蛮。”严复旨在说明这一运动具有 ()

A.爱国性 B.排外性

C.落后性 D.进步性

【解析】选C。从材料“特愚妄愤戾,而其术又纯出于野蛮”可看出义和团运动具有落后性,故选C;A、B、D与材料不符,解除。

【补偿训练】

郭廷以认为中国近代某运动“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该“运动” ()

A.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为核心目标

B.是迫于八国联军侵华的自发反抗

C.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事务

D.客观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解析】选D。依据材料分析可知为义和团运动,其不是以维护清政府统治为核心目标,故A错误;义和团运动发生于八国联军侵华之前,故B错误;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体现了农夫阶级的局限性,因此并未推动中国的近代化,故C错误;义和团运动给八国联军以沉重打击,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故D正确。

7.英国人赫德承认义和团运动是“一个纯粹爱国的志愿运动,其目的是使中国强盛起来,以实现中国人的安排”。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 ()

A.排斥外来文明B.具有民族救亡色调

C.行为过于激进D.得到英国政府支持

【解析】选B。从题干材料“纯粹爱国的志愿运动”可知赫德事实上承认了义和团运动具有救亡的色调,故选B。A、C与题干材料无关;D叙述不符合史实。

【拓展延长】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启示

(1)取得反侵略斗争的成功,争得民族独立,必需充分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的力气,必需变更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联合统治中国的局面。

(2)必需变更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但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这须要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民族压迫和封建的腐朽势力的反动统治。只有这样,国家才能真正强大,人民才能当家作主。

二、非选择题(22分)

8.(2024·赣州高一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

——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史新编》

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

——《义和团档案史料》

材料三“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1)材料一中的“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分别指什么事务?(4分)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缘由。(6分)

(3)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材料二反映了义和团对“洋人”和“清政府”怎样的看法。为什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