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寄生虫的病原检查(检验本科《人体寄生虫学》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消化道寄生虫的病原检查 对消化道寄生虫病的病原检查,主要是根据寄生虫排离阶段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如蠕虫的虫卵、幼虫、成虫或节片,原虫的滋养体、包囊、卵囊或孢子囊,以及某些节肢动物; 有些寄生虫在肛周产卵,牛带缘虫孕节片主动从肛门逸出过程中被挤破、虫卵可散落在肚周,因而可从肛周检获虫卵或虫体。所以,采用粪便检查或肛门周围检查寄生虫是对消化道寄生虫检查的主要手段。要取得粪便检查的准确结果, 要取得粪便检查的准确结果,必须注意下面几点: ①保证粪便新鲜 送检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尤其对原虫滋养体检查,必须在粪便排出后半小时内进行,或暂时保存在35度~37度条件下待查; ②盛粪便的容器必须干燥、洁净,无尿液或水混入,以及无药物、泥土和杂质污染; ③ 容器外贴有标签,注明受检者姓 名和受检目的等; ④ 受检粪量(5~10g约母指末节大小) 若要求作粪便自然沉淀 或血吸虫毛物孵化,受检粪量一般不少于30g或整个粪便,检查蠕虫成虫或绦虫节片则留检一日内全部粪量; ⑤ 要严格按照粪检程序进行操作,特别是镜检时要熟悉各病原体形态特点并按顺序观察的原则,以免漏检。 人体常见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及鉴别见表2-6、 消化道寄生虫的病原检查常用方法 有以下几种: 一、粪便直接涂片(direct wet film) 适用于检查蠕虫卵、原虫的包囊 和 滋养体。方法虽简便,由于取 材较少故检出率较低,连续涂片3 张可提高检出率。 1、检查蠕虫卵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 理盐水, (2)用竹签或牙签挑取大豆粒大小的粪 便,置于生理盐水中均匀涂抹。其厚 度以载玻片置于报纸上,能透过粪膜 隐约辨认玻片下的字迹为宜。一般在 低倍镜下检查, 如发现可疑虫卵转用高倍镜观察时, 需加盖玻片,以免污染镜头。镜检时光 线要适当,过强的亮度会影响观察效果。 应注意虫卵与粪便中的异物区别,可根 据虫卵的形状、大小、颜色、卵壳(包 括卵盖等)和内含物等特征加以鉴别。 由于蛔虫产卵量较大,该法特别适用于检查蛔虫卵,涂片1张的检出率约为85%,涂片3张的检出率可达90%~95%。 2、检查原虫可根据原虫不同的排离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 (1)活滋养体检查:方法同检查蠕虫卵,但涂片要薄而均匀。要求粪便新鲜,不能混入尿液和水。若为检查溶组织内阿米巴,要取粘液粘液血便部分。 在气温较低时,要注意保温,必要时可用保温台保持温度,或先将载玻片和生理盐水略加温,为使滋养体保持活动状态,便于观察。 (2)包囊碘液染色检查: 以碘液代替生理盐水滴加于载玻片上,挑取大豆粒大小的粪便置于碘液中,调匀涂片,加盖被片。若需同时检查滋养体,可在玻片的另一侧滴一滴生理盐水,同上法涂抹粪便标本,再加盖玻片。 这样可使一侧查活滋养体,而加碘 液的另一侧查包囊。染色后的包囊呈黄 色或棕黄色,糖原泡为棕红色,囊壁、 核仁和拟染色体均不着色。 碘液配方 碘化钾4g,溶于100ml蒸馏水中,再加入碘2g,溶解后贮于棕色瓶中即可使用。 定量透明法 定量透明法又称为厚涂片透明法和改良加藤氏法,这种方法最早是由日本人加藤俊一和三浦光生提出,被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肠道寄生虫卵的最佳诊断方法,检出率比较高。 技术操作: ??????? 原理:采用粪便定量或定性厚涂片,以增加 视野中虫卵数,经甘油和孔雀绿处理,粪便膜透明,从而使粪查与虫卵产生鲜明的对比,容易查到虫卵,也可以作虫卵定量 检查。 2、材料: ⑴ 定量板: 聚本乙烯定量板大小为80 毫米x40毫米长方形板,中间有一个孔大小为8x4mm。 ⑵刮板(可用压舌板) ⑶100目尼龙网,剪成24X24厘米(或铜筛80目以上) ⑷亲水玻璃纸,剪成22x22厘米,把剪好的玻璃纸条放到甘油孔雀绿溶液中24小时待用。(取3%孔雀绿1ml,加纯甘油和水各100ml) ⑸载玻片 ⑹镊子 ⑺光学显微镜 3、操作步骤 ⑴、将筛网覆盖在粪便标本上 ⑵ 刮板刮取筛孔上挤出的粪便 ⑶ 把定量板放在载玻片上,再把刮板上取得粪使放到定量板的模孔上填满为止,然后把定量板拿走。 ⑷ 在粪样上覆盖含孔雀绿甘油的玻璃纸条,用刮板压平 ⑸将标本放在室温下30分钟到1小时 ⑹镜检,并记录虫卵数 4、计算虫卵数 ⑴将每板虫卵数乘以24,再乘以粪便
显示全部